“歆舞界”初现
记者:胡召
文章报道于:《舞蹈信息报》(2009年5月)

摄影:王博
2009年4月30日至5月2日,“歆舞界-表演实验室”在北京蓬蒿剧场初次亮相,《圆明园》、《记忆-时间-碎片》、《空城》三个当代舞作品,让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一震。当代的主题、独特的舞蹈语言、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现出这一新生的艺术团体对社会、对人生别样的解读。
“歆舞界-表演实验室”是2009年1月成立的独立创作团队。创办者史晶歆,2006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并获得硕士学位。2005-2006年间,她曾远赴法国巴黎,参加由巴黎编舞中心组织的法国编舞家Susan
Buirge的当代舞编舞工作坊,并与各国舞蹈编导、舞者进行交流与公开演出。目前,舞团每个演员包括工作人员均来自毕业于各个艺术院校年轻的创作者和各地独立的艺术家,他们共同拥有对当代艺术执着的追求,并秉持严谨的创作态度。他们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载体共同完成剧场艺术的使命。“歆舞界-表演实验室”的建团初衷则建立在对表演概念的思考上,并提出以肢体语言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同时与其他表现形式有机融合,包括声音、影像、戏剧表演等元素,进而对当代剧场艺术创作进行探索。这便是舞团成立之初对自身发展的明确定位。
《圆明园》是舞者与乐手之间的对话。在身体与音乐的碰撞中,他们叙述着各自对生命的体验:破碎——绝望——重生,犹如圆明园里的野草般的生命征程。《记忆-时间-碎片》是一个三段体结构的表演,它将肢体与声音、影像,编排与即兴创作紧密结合,巧妙地实现了表演与现场环境的对话。而《空城》则用肢体、语言、戏剧表演演绎出一个冷漠、欲望、无奈与胆怯交织的空寂之城。它们,无疑是对当代舞极具挑战性的实验,是对剧场艺术极具创建性的探索。
《圆明园》、《记忆-时间-碎片》、《空城》,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舞团的编导对艺术、对生活的理解,也不难看到她对当代舞创作颇有胆略的尝试。60分钟的表演虽然还略显青涩,但是对于一个实验性舞团的第一场演出而言,无疑它是成功并值得肯定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歆舞界-表演实验室”将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愈加成熟,并在当代舞领域开拓出更为崭新的画面。一颗当代舞“新星”即将诞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