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唇》创作谈:玻璃后面的残酷与温暖

标签:
中篇小说选刊新锐小说家专号增刊第一辑孙频《玻璃唇》杂谈 |
分类: 作家与创作谈 |
玻璃后面的残酷与温暖
孙
http://s14/middle/534c13f2x9fc203f8acfd&690
当我最后给这篇小说定名为《玻璃唇》的时候,我知道,我本身就是在虚构一些东西,虚构一面玻璃后面的故事。但就是这玻璃后面的残酷与温暖却真正是人间的。
我一直在写女人,一直在探究女性的命运和内心。因为本身是女性的缘故,我对女性身上的一些东西,对她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有着很深的洞察和了解。我明白她们身上所谓的命运都是有着很深的缘由,都是环环相扣,一步一步走下来的。我以我28岁的有限经验和更多他人的间接经验讲述着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就业、住房、保障等一系列的生存状态。在这文字下面则是我对女性、男性及社会的思考和焦虑。
其实像林成宝这样的女孩子在现实中我不止遇到过一个。她只是一个群体的缩影。这类女孩子很普通,没有高学历高收入的背景,生存上是窘迫的,还多少有一点虚荣,而且愿意以一眼的代价去相信这世界上的一些东西,比如爱情。女主人公林宝成遇到霍树明的时候,就凭着一眼就相信这是她要找的人,因为她相信这世界上的一些真相就在那一眼两眼的背后吧。这样让人落泪的理想主义其实是我个人的愿望,我愿意相信,但是我同时又很深地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残酷地打破了这点理想主义。
她最终违背父母意愿领了一纸婚书,但结果是霍树明逃避了责任,把她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抛弃了。这样的情况下,林宝成找不到工作,谈不上住房,寄人篱下更是痛苦。在这样的生存绝境下,人性中所有的恶与善都被逼出来了。为了哺养自己的小孩,最终她沦为妓女。在这篇小说中,我并没有觉得她沦为妓女是一件多么羞耻的事情,因为我了解她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在命运的路上回不了头的。人的命运就那么轻轻一步,然后就海角天涯了。我在结尾处深深同情着这个女人,给她安排了玻璃唇的场景,一个父母逝去又有着劣迹的摩的男人,真心地爱着她。他说的那句:“都是死过几次的人了,还说这种话,能活着就好。”便是我对这些小人物的最深同情,也是我对生活的理解。那就是,历尽苍凉后的那一点温暖便是最真的。别的其实都不重要。在小说最后,我让他们开起了自己的服装小店,还雇了一个清爽女孩儿做店员,小说的结尾“有时候走在街上她像个顾客一样远远看着自己的那家店,那女孩正站在玻璃门后面。笑靥如花。”其实就是我对这个女人的美好期望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美好期望。人就是靠希望活着的。比起生活中的万般苦难,有这点希望支撑着便也值得了吧。
因为我自幼在小县城里长大,对人性中一些卑微的,残酷的东西很早就看得明白,比如林成宝姑妈和奶奶出于对生计的恐惧而不接受林成宝住在她们家,比如林成宝收了程亮的钱便对他说,白拿你的钱我会内疚的。这些人性中的残酷都是真的。然而,那些温暖的东西也是真的,比如奶奶死后,林成宝还是担起了养活孩子和姑妈的责任,比如姑妈为了给林成宝省钱,宁可死在家中也不敢去医院看病。就是那些卑微的妓女们也有着她们自己温暖的方式,温暖着自己和彼此,以度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候。
我一直给她们希望,就像那面玻璃墙的后面,忽然亮起了一支蜡烛,一个男人举着蜡烛对她说,能活着就最好。
(《玻璃唇》选载于《中篇小说选刊》2011年增刊第一辑 新锐小说家专号)
欢迎订阅《中篇小说选刊》2011年增刊第一辑新锐小说家专号
邮购地址:福州市东水路76号8层《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
或登录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网站订阅网址:www.zpxsxk.com
或通过支付宝直接汇款至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支付宝最便捷订阅。详情可参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c13f20100ny3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