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篇小说选刊》”征文编号:066
八十年代的文学盛宴
福建福州 叶菡
内心深处,刻印着八十年代《中篇小说选刊》的温馨记忆。伴随着文学春天的到来,她诞生于东南之隅的榕城,之前散文家郭风主编的《榕树文学丛刊》亦颇有影响。《中篇小说选刊》创刊号上就有《芙蓉镇》、《土壤》等重磅名作出炉,引得山区求学的伙伴们争相传阅,一睹为快。当时经济拮据,但为了圆自己的文学梦,每到她出刊时,同宿舍的伙伴宁愿省下饭菜钱,凑份买下新刊。于是看到了《黑骏马》、《高山下的花环》、《赤橙黄绿青蓝紫》、《今夜有暴风雪》等经典作品,记住了古华、李存葆、蒋子龙、梁晓声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领教了《收获》、《当代》、《十月》等大型文学期刊的分量,分享了文学盛宴带来的精神欢娱。全国第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多数被她选中,真佩服她睿智的眼力和识别经典的水准。也许是贫穷经历的共鸣,我最喜欢的是路遥的小说,他的《人生》准确地把握了新时期农村青年高加林的典型性格,把他的喜怒悲欢展示得淋漓酣畅,我们不禁为他的命运掉泪……从《在困难的日子里》中,我看到了贫困岁月中不屈的抗争和人性的善良,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激励我不畏艰难、探索新路。翻阅她常能得到心灵的启迪和感悟,也打造了我的文学功底,于是斗胆给《少年文艺》、《萌芽》等期刊投稿,也间有小作发表。
上大学后,仍割舍不了对她的那份热爱,翘盼她出刊的日子,向外地同学推介她,与室友交流她刊载的小说。那真是享受小说盛宴的年代,《桑树坪纪事》、《烦恼人生》等作品印象深刻,王蒙、王安忆、史铁生、铁凝、阿成等大家呈现了不少力作。《大山,绿色的大山》虽不是获奖小说,但其表现出来的知青对大山的眷恋和农村的淳朴生活,以及主人公的爱情悲喜剧,和她早期选载的《姗妹子》一样永远镌刻在脑海里。尤喜入选作品创作谈,及附录的大型文学期刊小说篇目,从中可发掘许多动态信息,可惜后来不知何因取消了附录。由于阴差阳错,我没能走上文学道路,但我依然珍藏着她八十年代的所有刊物。
虽然文坛一度低落,但《中篇小说选刊》依旧不改她的纯真,静静地寻找小说群里的珍珠,给文学爱好者奉献精品是她的最爱。真诚地感谢您——《中篇小说选刊》,您吹奏着故乡的叶笛,涤荡着我们的心灵;您扬起新时期文学的风帆,载满丰硕的成果,驶向我们心海的彼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