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故事4:佛洛伊徳的“荣格情结”

标签:
心理咨询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荣格岳晓东杂谈 |
佛洛伊徳一度把荣格看成是自己的“儿子”,这是佛洛伊徳的“荣格情结”。
所以,当1913年荣格与佛洛伊徳正式绝交并建立自己的分析心理学体系时,佛洛伊徳的失望溢于言表。
荣格并非佛洛伊徳的学生,他在读了佛洛伊徳的《梦的解析》后,深受影响,赞誉此书为“划时代之作”。由此,荣格给佛洛伊徳寄去了他关于词语联想的研究论文,从此开始了两人的书信往来。佛洛伊徳回赠荣格一幅他自己的照片,也很想知道荣格的长相。
1907年,两人相约见面,第一次长谈竟然持续了13个小时,留下了心理学史上的一段美妙佳话。1911年,在佛洛伊徳支持下,荣格担任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这一切都使得佛洛伊徳对荣格有一种超乎一般友谊的情谊和期待。
然而,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在学术上的分歧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灵性”和“性欲”的问题上,荣格认为佛洛伊徳在情感上深深地陷入“性决定论”中,无论是在个人身上,还是在艺术品上,只要显现出灵性。1912年,荣格出版了《力必多转变与象征》一书,凸显出彼此已经产生的裂痕。
该著作的出版,正式结束了荣格与佛洛伊徳关系,也使得佛洛伊徳的“荣格情结”更加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