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可以使我们经常感受到幸福,尽量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感恩还可以使我们释怀人生的烦恼,从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人生。
科学研究表明,感恩是最强的“幸福促进剂”。因为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也孕育了其它所有的美德。
感恩使人告别往事 面向未来
心怀感恩,人会变得心平气和;开心一笑,人会变得阳光灿烂。更重要的是,感恩带来的幸福感会有传染性。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尼古拉斯,花了20年时间跟踪调查了5000多名被试,调查结果表明幸福就像传染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蔓延,当人们彼此贴近时,会因为彼此的幸福而变得更幸福。比如,一个人感到很幸福,那么距离他1里地外的好朋友的幸福指数也会上涨15%。更令人惊奇的是这种传染效应能超越直接的联系,影响到第三方:当一个朋友的朋友快乐时,我们也会变得更快乐,即使我们从未与他有过直接联系。
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塞里格曼在美国宾州大学最早开设了全球最早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在课上,他要求每个学生做一项感恩练习:每天临睡前,写下3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坚持8周。其久而久之,可改变学生对世界的固有认知,学会欣赏他人的价值及对自己的帮助。此外,塞里格曼还要求学生主动向亲朋好友、同事熟人表达感激,明确告诉他们帮助了你什么。这项练习会帮助人们觉察感恩中的欠缺,以在后来做的更好。
由此,幸福感与感恩息息相关。医学的实验也表明,不幸福的人更容易患癌症、糖尿病等疾病,而幸福感强的人则更加健康长寿。而感恩使人不计前嫌,面向未来,
心并乐于关爱他人,在生活中,能收获更多的爱与友谊。而这些良性的社会情感,反过来又会大大促进人们的主观幸福感。
由此,如果说乐观是幸福感的主药,那么感恩则是幸福感的偏方。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集体的抗病能力。这正如俗话说的那样,用加法去爱人,用减法去怨恨,用乘法去感恩。
感恩使人怀有一颗谦卑之心
善于感恩的人,始终怀着一颗谦卑之心。他能看到自己的拥有,能够爱,也更懂得享受被爱。具有这种质素的人,通常都有很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偏激、不傲慢,好相处。与他们交往,让人如沐春风。
|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为人的基本条件。懂得感恩,才能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才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才是一个拥有幸福力的人。
|
美国心理学家迪纳和塞里格曼(Diener&Saligmen,2002)做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发现在222名大学生中,最幸福的10%的大学生与他人的一大突出不同是他们有着广泛而又充实的社会交往。这种友谊的满足给了他们极大的幸福感,其原因主要有三:(1)被需要是一种幸福;(2)友谊满足了人的归属感;(3)友谊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支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将深入的友谊当作自我实现的标志之一。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愤世嫉俗、抱怨不休,那么生活展示给你的,也只会是一张愤怒的面孔。
感恩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当为自己所拥有的而感恩,为别人的帮助而感谢,为父母的辛劳而感念,我们的心中装下的是爱与理解。怀有感恩之心,就会让人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也不一味强调自己的得失。不懂感恩,只知道索取与回报,心中充满的就是抱怨与不满,生活也会因此蒙上不幸的阴影。
赵云的感恩之心使他功德圆满
三国时蜀将赵云为人自谦,有感恩的心。这使他心怀他人,知恩图报,不居功自傲,不见利忘义。因而功德圆满。刘备在依附公孙瓒期间,就对赵云十分赏识。对此,赵云铭刻在心。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担心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便握着赵云的手久久不放。赵云感动之余,向刘备说:“我永远不会背叛您的恩德。”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专门赶到邺城投奔刘备,刘备非常兴奋,二人曾同床眠卧。赵云自此便追随刘备,直至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去世,共计29年。
建安十三年(公元213年),在长坂坡战役中,刘备被曹操围困,情势十分危急,刘备不得丢下妻儿,仅带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这时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当时,有人看到赵云向北而去,便对刘备说,赵云必定是向北投曹操去了。刘备闻言,用手戟掷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不久之后,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归来,令刘备感动万分,一度掷刘禅与地下来表达自己对差一点失去赵云的担忧。这一举止更加强化了赵云对刘备的感恩之心。
建安十四年(公元214年),刘备在平定益州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赵云的话既凸显了自己的“以民为本”的理念,也成全了刘备的仁德之心,刘备当即采纳。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北伐退兵后,诸葛亮曾问:“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赵云说:“我军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大为称赞。
总之,赵云的感恩心使得他上得刘备、诸葛亮的器重,下获蜀国军民的拥戴。在三国风流人物当中,像赵云这般武功一流、品行一流、智谋一流的“三好”将领,当只此一人!
http://www.chinanews.com/yl/2012/07-27/U253P4T8D4063555F107DT20120727142858.jpg感恩是幸福的偏方"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