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学习心理学(1):学习心理学的烦恼
(2008-11-27 12:03:12)
标签:
心理学心理咨询詹姆士斯金纳柯尔伯格岳晓东杂谈 |
分类: 趣味心理学 |
自从学习心理学以来,我就一直为一些困扰所烦恼,而且越积越深,今日写下来,与世人说一说,也算是一种自我解脱吧!
学心理学的第一个烦恼是必然要知道别人的心里在什么。这真是过奖了。心理学不过是想琢磨人的意念、情感、动机的形成过程,可从来要弄清楚那些意念、情感、动机到底是什么。心理学可以把人的思维发展、情绪转化、性格成长说的头头是道,但它没法儿说得出人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毕竟人心隔肚皮,我哪儿能懂得你心里在算计着什么?是好是歹,只有您自个儿心里清楚。
再者说了,心理学又不是“心里学”,它是一门正儿八经的科学,不能与看相算命相提并论。要不然当初怎么不翻译成心里学呢?看来前人的措辞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据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1]当初开创品德心理学理论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你是研究品德心理学的,你说说看这小子品德怎么样?对此,柯尔伯格总是无言以对。是呵,柯尔伯格能将人的品德心理成长分为三段六期,可他能分得清人的正念邪想吗?他有那本事吗?
学心理学的第二个烦恼是经常被人指着鼻子骂:“亏得你还是学心理学的,连这点儿心理都不懂。”这话让人听了更是哭笑不得。心理学又不是魔杖,岂能让人事事皆明,万物皆通?这就好比对医生讲:“亏得你还是个大夫,连这点儿病都瞧不出来!”或对律师讲:“亏得你还是学法律的,连这点儿是非都分不清?”再不就是对国家干部讲:“亏得你还是个官儿,连这点儿事儿都处理不了?”孰不知病忌医己,师难及亲,清官难断家务事啊。
话说回来,生活中往往什么心理都懂的人还不是心理学出身的。美国人际关系学大拿卡耐基一眼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可他连大学都没上过。而美国心理学大师斯金纳学问精深,影响至大,却对“心里学”一窍不通,直至临死前才被授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称号。而他的学生却早有受封的啦!所以,我现在不暴露身份,省得担一世虚名。再不就换个身份出线,什么搞文学的、搞历史的、甚至做记者的。然后在谈话中甩出三两句心理学的巧言妙语,博得一片喝彩之声。那感受真是妙不可言!
学心理学的第三个烦恼是会被人怀疑自己也有些神经兮兮的。这是从何说起呐!心理学以揭示人类思维发展、情绪变化之奥妙为己任,以追求个人之最大自我实现为目标。它使人更加明智,更加了解自我的成长,并更善于与人沟通。所以说,心理学家个个都是梁山好汉,据对不会误入歧途的。
再者说了,凭什么学心理学的人就这么倒霉!人们怎么不怀疑一下学社会学的人是不是都不合群,学医的人会不会都是病怏怏的,或学政治的人个个都是野心家呢?怎么就偏偏赶着对学心理学的人有这么高的警惕性?真是想不通!
学心理学的第四烦恼是会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这家伙是学心理学的,小心点儿啊。”这句话要是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还可以,毕竟心理学三个字有一定威慑作用,让人听了吃惊受怕是情有可原的。其实,难得我们心理学家能在别人面前有点儿自信。毕竟心理学曾有过三起两落的经历,居然神秘尚存,威风不减,实是难能可贵了。
但这话从消极意义上理解就十分不中听了。您说您到底要防什么呢?难道是怕我猜透您的心思?还是怕我认清你的真面目?说实话,我要是真有那本事,您这么想我也不冤,可我确实没那本事,你这么想岂不是冤枉好人吗?话说回来了,怎么学心理学的人就要被人防着点儿呢?人们怎么不想着去防备那学经济的人会坑你的钱?或是防备那学生物的人会想着拿你做实验?咳,冤呐!
烦恼也罢,倒霉也罢。学了心理学就是过河卒子,只能勇往直前了。据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2]当初在全力投入心理学研究之前,曾经受了一段漫长的心灵探索,其烦恼程度难以言喻。笔者当年在哈佛读书,且居家之处距詹姆士故居仅有箭步之隔。每每上学路过此地,我都不禁在想他当初之烦恼是否正是我今日之忧。但转念又想,既然他老人家挺了过来,并有非凡之建树,那么我也该能挺过来吧。
于是继续阔步向前,奔向威廉·詹姆士大楼(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所在地)。
好歹,也得往前走呵!
(1988年写于哈佛大学)
感悟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