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开会记之五: 欧洲中世纪拿个博士难如登天

标签:
岳晓东中世纪博士生西班牙堂·吉诃德阿尔卡拉 |
分类: 个人成长 |
7月6日晚,我由意大利米兰来到第20届国际幽默研究学会年会所在地的西班牙的德赫纳雷斯市(Alcala De Henares),这里地处马德里的北郊,距离约有30 公里。会议的主办单位是阿尔卡拉大学(University of Alcala ),它于 1499 年由红衣主教西斯内罗(Cisneros)建校,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已经有 500 多年的历史。
7月7日下午,学校组织与会代表参观校园,来到学校的大礼堂,讲解其最初的历史,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据讲解员说,在学校最初建校的四百多年历史中,学校一共才毕业了20多位博士。这是因为博士的学习过程及其答辩及其繁琐。首先,一个学生要经过10多年的功课学习才可以申请答辩,而答辩过程必须经过三个程序。第一、博士生必须在学校大礼堂用两天的时间宣读自己的论文,而且是用拉丁文来宣读;第二、博士生必须回答每一位在场教师的提问(通常有20多位),如果其中任何一道题没有答对或是没有答出来,则答辩不予通过;如果前面两个程序顺利通过,则博士生必须回答每一位在场旁听生的提问,同样,如果有任何一道题没有答对,或不够理想,则答辩也不予通过。
除此之外,博士生还要负责为每一位参与答辩的教师提供其所需的礼服(除非本人自己有),而答辩一旦通过,则全镇的人都会参与庆祝,而这一切的吃喝费用也必须由博士答辩人来承担。所以,当年能参加毕业答辩的人,一定是富家子弟。穷人家的孩子,即使学习再出色,也无法支付博士答辩的昂贵费用。
讲解员告诉大家,在阿尔卡拉大学最初的400年历史中,总共通过了20来个博士,几乎是每20年才毕业一个博士。我问讲解员,博士学位怎么不容易通过,那么拿到它有什么好处呢?讲解员回答说,博士学位一旦通过,则可立即成为西班牙皇家宫廷的高官,可出任驻外使节,或是成为政府的要员,绝少有人会留下来做学问。讲解员还说,不只是阿尔卡拉大学要求这么严,当时欧洲的大学都是一个样。
如此算来,欧洲中世纪拿个博士,正是难如登天。
顺便提一句,阿尔卡拉德赫纳雷斯市还是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年-1616年)的故乡,他就是在这里著写了《堂·吉诃德》的传世之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于 1998 年将该成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而享誉全球的西班牙语文学奖--"塞万提斯文学奖"的评审理事会,就设在阿里卡拉大学。每年4月23日,西班牙国王和王后都会在阿尔卡拉大学的礼堂颁发塞万提斯奖。
最后提一句,阿尔卡拉大学是西班牙公立大学中与中国大学交往最多的大学,并获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教育处的认证,是西班牙著名公立大学。目前与中国多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每年接纳近
400 名来自中国的自费及交换学生。
笔者在校园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