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有报道说相关部门前段时间抓获了几个“股神”。一位“股神”之前常出现在很多电视节目上,并且开设了很多收费不菲的股票培训班,仅培训费一项就获利不菲。另一位或者一群“股神”直接从股市中大量获利,不过他们获利的办法是:先行买入股票,然后不同分工通过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推荐对应股票,借助盲从资金推动股票上涨轻松赚钱。
这些案例中似乎最直接的帮凶就是媒体了,因此有人呼吁媒体自身加强把关或者呼吁管理部门对媒体加强监管。有意思的是,如果看一下这些事件利益分配的过程却发现:媒体常常并没有因此直接获利,实际上即使股神要和它们分账,恐怕也会因为这类收入不属于它们的常规收入都难以找到合适的收钱人。实际上对于很多媒体来说,广告收入还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而这依靠于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这些事件中,媒体大部分只是希望获得节目内容来源或者热门信息,因为这是它们保持提高自己影响力的主要途径。股神们倒是借此又获得了名气的进一步提升,又直接间接的赚钱了。
股神的出现各有其道,常见的一个造神的路径是这样的:第一步:某人先因为一些真实或虚构的事情积累的一定的名气或身份。第二步:通过一些小媒体(这个选择很多,小报纸、电视台甚至一些非主流媒体如一些网络论坛等)来逐渐露面,这个过程中树立神话形象:宣传某个神奇事件或者与有身份人物或群体的关系,神话形象要越不容易证伪的越好。第三步:开始扩大媒体圈的影响,不仅是不同媒体而且要是不同的媒体平台,比如开始是在一些报纸上造势,现在不仅要在主流报纸上并且在网站、电视台等多途径曝光。第四步就是稳固影响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了。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步第二步的一部分需要“神人”团队自己努力造神的成分比较多。如果造神过程中注意结合媒体的热点需求或者时运较好,那么第二步第三步开始,由于媒体们彼此之间有争夺影响力的竞争,很容易因为神话在一个媒体或几个媒体上被报道而引得更多媒体跟进,很快全面开花把神话放大;甚至有不少造神团队因为这步来得太快太猛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直接把神话弄破灭了。
当然这类的例子只是假说,很多神人的产生开始并没有计划而是由于各种机缘巧合最后才组织化的,还有很多可有办法的神人直接就从第三步上场了。不过类似的造神的路径适应面非常广:不仅仅是股神,也包括草根明星到著名经济学家等等。
举个例子,比如网络名人“芙蓉姐姐”就是一例。第一步:她之前在北大未明BBS发帖多年没有人气,后来在清华水木BBS鹊桥版等等地方说不上受调侃还是受追捧有了一定的脸熟度;第二步:因为被号称“清华男生最喜欢的”的这个名号而被一些网站和BBS转载了她发表的那些独特照片——实际上清华水木BBS的用户以清华校外人员为主,而且论坛的一个版面人数有限只要多发贴再加点出位很容易获得脸熟,更何况是一个出位女生在个男多女少的论坛上——这些照片看着又可以鄙视芙蓉姐姐的自信又可以鄙视著名的清华的学生的品味自然很受关注;而在部分媒体上很受关注的东西,很快就到了第三步获得媒体群的追捧。
实际上,除了媒体可以作为借力外,现有的名人明星也是借力的好办法。比如之前的“名医”张悟本、李一道长,他们所以能够获得很大的影响力,和号称的众多名人信徒也不无关系。这些名人或真或假的为他们的神话助力了。同样的,一些真真假假的神奇产品喜欢找明星代言,也是类似道理。
而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成神历史,则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他们能找到更多的接力办法。实际上,即使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经济学家到底为了世界做了什么贡献未必那么明显,至少和其他学科的顶尖人物相比并不那么突出,但是似乎还是获得了超出常规的名气和利益。但毕竟这样的经济学家至少在专业领域取得了超人的成绩,但还有那么一个群体:专业领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绩,倒是在用专业名词教育或者忽悠大众方面精力旺盛,再借助一些专业之外的事件取得名气,然后便得意洋洋的获得了“著名经济学家”的称号,再得意洋洋以“铁嘴”之名拿着“金嘴”的收入,领取几十万的出场费举办一些神奇讲座。在他们的成神史上,一些大企业、名校、专业机构甚至政府部门可能都直接间接的成了他们神话的助力。他们先和一些知名的企业机构或者大学政府部门牵扯上关系,之后借助一点专业或专业之外的事件增加了知名度,之后就尽量露脸就可以了。这一切就像一个笑话:某人向一个看起来很厉害的挂了很多勋章的军人请教他建了哪些军功获得这么多勋章,军人说:最大的这个勋章是他们之前发错了,然后我就又有了剩下的这些小的。
说到这里,或许一些读者觉得应该由监管部门对这些假神进行清查处理,但是这个实际上难度是很大的,比如“股神”这类因为直接的利害关系还可以绳之以法,其他的一些其实明眼看着不靠谱但常常无法用证据直接证伪或者以司法加以处罚。
退而求其次,有人就呼吁媒体、名人和权威机构们加强自律,不给新的神人以可乘之机。但这点是更难做到的,因为这些机构和名人通常只能被动接受这个现实,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自己能力之外专业之外的问题。好比,一个访谈节目并不能从专业和历史的角度衡量一个著名经济学家的水分的,而只不过从敢不敢说,吸引不吸引观众的角度来选择嘉宾;一个明星并不能从专业角度来判断一个化妆品是否有效,再负责也不过只能从个人几次使用没出事或者厂商是否有名做个判断。当然了,乐观的一点是:其实造神运动不是那么容易,需要一点机缘巧合并且随着神人数量的增加难度也越来越大。最容易观察的一类情况就是哪些试图通过裸露身体出名的女孩,可以看到她们一代比一代更出位,正是因为出名成本在提高。
最后,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这些神人那么前赴后继地为此努力,而且的确有一部分还是成功了呢?其实应该说他们的成功主要是在金钱方面的成功,这来自于目前很多资源都可以转化为金钱,比如媒体的公信力、大学教授的身份。这些资源有的本身虚大:比如早期基本只有一个电视台的时候,它有着类似权威的效果;现在有了很多电视台后,很多电视台并没有权威能力,但是因为部分观众的心理惯性给了它们一种权威。有的资源直接使用起来有风险:比如政府官员的身份,如果官员直接上场做一些非法牟利的事件那么显然是危险的。很多资源所有者本身随意使用受限但却真实存在,这样就给有心人以机会,促成资源和金钱的置换。
更重要的是,时至今日,金钱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厉害的通货,它还可以用来去换成其他资源。有钱不仅可以有物资的享受,还可以借此获得权利,甚至得到之前得不到的名誉名号:比如,只要交得起钱,即使是北大清华的EMBA学位也是比较容易获取的。这样,商也可以成为权贵,也可以成为士子。也因为金钱的交易链条放开了,这样神人取得成功或维持成功的难度就小多了。而只有切断金钱的部分交换链条,才可以减少这种情况出现。当然了,放开了的锁链再扣上的难度更大。不过即使不能再次锁上,我们也可以把它当做成解放思想必然要承受的成本,努力去欣然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