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我喜欢看一些理财案例性质的文章,不是觉得有用,而是觉得好玩;就像看一些号称情感专家的小姑娘或者大妈大叔给人解答情感问题一样,说得带劲但多不能当真,但专家不知道为何那么自信满满,请教者似乎又很虔诚,弄得真像拍戏一样。印象中07年股市好的时候看到一个文章上理财师给人的理财建议是每月投入多少钱到股市,然后按每月取得10%的收益算会如何如何,最后大概可以实现提问者攒够几万元开小饭馆的理想。
应该说,现在看到的一些这类文章比早期的靠谱多了,但依然差强人意。下面我个人的意见也并非针对单个的理财师或者理财师群体的,而只是想说这类快餐性质的快速理财建议是没意义的。医生看病首先需要能了解病人病情,之后才是看医生医术是否高明能否治病。所以厉害的理财师或许在深入了解情况的条件下,有可能给出有用的建议。但是根据随口提问就能朗朗回答的,基本就是废话了。但是无奈的是,报纸电视上这类理财案例基本都是这个性质的,我们普通人碰到的几分钟理财方案也都是这样的。
来看这个例子《三口之家月月光 巧规划攒够30万养子钱》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lcgh/20111207/145510951016.shtml大意是说当前一对夫妻收入9千,房贷2千孩子花费1千,收入月光,应该如何规划实现若干理财目标。最后理财师计算后的建议是需要每月坚持定存或定投4600元。
基本上,我觉得提问者看了这个建议也就当没看了。因为显然,短期内房贷2千孩子花费1千是省不掉的,收入9千减去这些后还剩下6千。怎么可能一个本来月光的家庭忽然能从6千块里省下4600块?
接着应该就有人问了?我说这么多废话光说理财师的建议没用,那么我能给什么好的建议呢?实际上我还真没有。这个原因和理财师给不出有用的建议是一样,因为并不能了解到提问者的具体情况。他的每月花费到底是哪些项,哪些可以省哪些不可以省?有没有别的办法增加收入?而这些内容即使对于具体的一个人或一家人,可能每天每月也都不同,也只有自己平时多留意节省不必要的开始,增加新的收入。而这些不是别人能简单建议就解决的。而至于为了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需要存多少钱,这点理财师给算的数大概是不错的。但是只要知道了自己的理财目标,那么计算出需要的钱数本来就显而易见的,只是个普通常识难度的算术题(注意,是算术题,不是数学题,因为它只是小学水平的),根本不用有劳理财师大驾。
因此在类似这样情况和这种条件下,去相信专业人员的随口之言反而对我们有坏处。因为对方常常是出于专业和职业需要不得不回答一些回答不了的问题,所以只是换一种说法把一些简单语言复杂化。如果太信以为真,那么该怪的或许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了?真要找解决办法的话,那么就是一句话:请相信自己,相信常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