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星孙红雷妈妈教子秘诀: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组图)

(2020-03-29 11:40:40)
标签:

文化

娱乐

分类: 少年特战
  影星孙红雷妈妈教子秘诀: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
欢迎关注博主的微信公号,每天有精彩内容:wnf1626948856
影星孙红雷妈妈教子秘诀: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组图)
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作为一个母亲,既然选择将这个孩子带到人世间,就要对孩子细心教养,让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很多母亲不太明白这个道理,忽视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没有作为的父母,孩子不好管,不听话……最初的源头还是父母,父母都管不住自己,又拿什么来管孩子呢?
现在确实有一些女同志,在当了妈妈之后就放弃了原来的生活,慢慢变成了一个爱计较,目光短浅的市井妇人。她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却不知道母亲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才是最深刻的。在孩子小的时候,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等到孩子长大之后,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理解,如果父母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孩子就不会再听你们的意见了。
我曾经在地铁里,看到一位母亲和儿子在争夺手机时声嘶力竭的喊叫,母亲吼孩子:“你就知道玩游戏,每次考试就考那么点分数,还好意思玩吗?”那个七八岁的男孩子立刻就反驳妈妈:“你有什么资格教训我,自己不是打麻将,就是盯着手机上看吗?就因为你是大人,可以随便骂人吗?”
 地铁里的人们都看着这位妈妈,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成长是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一位好的母亲不单单是生育孩子,还要培养孩子,这才是一位母亲的使命。永远不要让孩子觉得,母亲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家人,还要成为他的老师,一直到自己生命的终点,依然有知识可以传授给他。就算传授不了,也要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指点迷津,成为一盏明灯,照亮前方的黑暗,在孩子下落时,母亲是托起他的石盘;在孩子成长时,母亲是他向上的动力;在孩子止步不前时,母亲就是鞭策他的那根竹竿。
很多母亲说,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一生可以健康快乐,不想用自己的思想束缚他。这其实是普天下的母亲所希望的。好的教育就应该像《无问西东》里面的母亲那样,那位母亲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说,我不是让你来按照我的想法做事,而是我希望你能体会人生百态。
        只要母亲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影星孙红雷妈妈教子秘诀: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组图)
       硬汉的柔情
        著名影星孙红雷给我们的印象永远是石头般冷硬,苍鹰般勇猛的样子,他永远都是刀剑般凌厉。他的妈妈是怎样培养孙红雷的“硬汉”精神的呢?硬汉精神的本质就是抗挫折能力。要让孩子们自己和困难碰撞,和困难搏斗,然后凭着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超越自我。何为身上传递的是真正的硬汉精神?即:在达到你的目标之前,绝对、绝对不要服输。还记得我们历史上那些怀才不遇的人吗?大抵也是如此,郁闷、酗酒、甚至放弃生命。比如屈原抱恨,沉江而死;贾谊藏忧,英年早丧。李白清高,鸿志难图;李贺苦痛,因讳而抑。
硬汉孙红雷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呢?他沉默寡言,但他也有柔情的一面,三次获封影帝的他提及他的母亲每次都落泪了。
        孙红雷1970年出生在东北哈尔滨,尽管是省会城市,但孙红雷的家境特别不好,一家七口人生活,父亲工资微薄,妈妈杨淑英只是一线的工人,工资不高,家庭生活很拮据,妈妈只有靠捡垃圾来补贴家用。当时全家人挤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这种生长环境可以说是特别恶劣了,但是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让孙红雷养成缩手缩脚的性格,相反他从小就很“大气”,也很“仗义”。周围的孩子都很喜欢他并且把他当作自己的“大哥”。按理说这种有很多小伙伴陪伴着一起玩的孩子应该是个万事不操心的。孙红雷刚上小学的时候确实如此,真正的转变发生在一天晚上。这天晚上孙红雷的妈妈叫停了正要出去玩的他,让他陪自己去捡垃圾。小孩子得知自己不能去玩自然不高兴。孙红雷没有与妈妈发生正面冲突,只是说自己不能去,还没有写完作业。妈妈心想,孩子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是大事,就自己一个人去了。不久后的一次孙红雷放学回来,走到二楼楼梯口时,看到妈妈正背对着他站在走廊里。他刚想开口叫时,妈妈却突然提起脚步向一户人家走去。“请问,家里有人吗?”孙红雷听到妈妈讷讷的声音,几秒钟后那家的门“嘎吱”开了,却很快又“哐当”一声关上了,伴随着没好气的一声:“又来借钱?我们哪有钱哪,自个儿也是泥菩萨过河!”孙红雷鼻子一阵发酸……这件事对他的触动特别大,从此,他决定自己不能再贪玩了,应该要帮助妈妈挑起家里的重担,捡垃圾也是靠自己的劳动赚钱,有什么丢人的?这就应验了《红灯记》中李玉和唱的台词:“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影星孙红雷妈妈教子秘诀: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组图)

影星孙红雷妈妈教子秘诀: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组图)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只有13岁的孙红雷主动牵着了妈妈的手:“走,妈,今天我陪您一起去捡破烂。”妈妈总是诧异而欣慰地望着这个一夜之间长大的儿子。每天,母子俩直到天色发黑才回家。随着妈妈外出做事,孙红雷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为了捡一个漂在臭水沟里的塑料瓶子,妈妈不惜脱了鞋趟进发黑的脏水里;在一家书店前见到几张破牛皮纸,妈妈刚捡起来就被老板呵斥:“滚,叫花子!”
       然而,妈妈却对此种种习以为常,脸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微笑。有一个周末的中午,当母子俩坐在河堤边的石头上休息时,妈妈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橙子,剥开,反复挤压几下,然后掏出一面小镜子,把那些橙汁一点点细致地涂在脸上,看着儿子诧异的眼神,妈妈一边涂一边笑道:“橙汁可以美容呢。人家看不起我们不要紧,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爱自己,要让自己快乐……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要快乐……”
     “妈……”那一刻孙红雷震惊了,他目不转晴地看着瘦小干枯的不起眼的妈妈,她手里那个艳红的滴着晶莹汁液的橙子,像看着稀世珍宝……
        妈妈快乐阳光永不放弃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孙红雷。无论后来命运待他如何,他都坚决不放弃自己内心梦想。虽然当时孙红雷的年纪并不大,可他却已经感受到了一些成人都不明白的道理。有一天,孙红雷和妈妈在一起捡垃圾。妈妈问他:”三郎,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我想跳舞,当舞星。“
         ”为什么想当舞星呢?“
         ”我喜欢,特别喜欢!“孙红雷给妈妈做了个鬼脸。
          "一个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特别快乐的。妈妈捡垃圾可不是喜欢,那是因为没有办法。小时候没有好好学本事,长大了就只能捡垃圾了。你喜欢捡垃圾吗?”
            孙红雷的头摇的像拨浪鼓似的。
          “那你学跳舞跟谁学呢?”妈妈问孙红雷。
             ” 我想去青年宫学,可咱家里也没钱呀!“
         妈妈说:“妈妈支持你,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砸锅卖铁,就是上医院去卖我的血,妈妈也要送你去学跳舞。但妈妈有一个条件,你认准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要坚持,不能今朝三,明儿四的,到头一事无成。”
       “放心吧,妈妈,您还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吗?”妈妈果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将孙红雷送到了哈尔滨青年宫学跳舞。应该说,那时的孙红雷比较调皮,为了喜欢学跳舞,常常逃课去。老师把情况告诉了他的妈妈,妈妈也知道自己儿子是个“闲不住”的家伙,答应老师回来要教育孙红雷,但私下里还给儿子买了个录音机引导他在家里跳,跳给邻居小朋友们看。这种开明的教育也为孙红雷的演艺之路打好了基础。后来,孙红雷成功地走上了霹雳舞的道路,1988年到重庆参加全国第二届霹雳舞大赛获得了二等奖。1995年5月底,孙红雷揣着8000元和一个手机,来到北京报考中央戏曲学院。700多人参加考试,他成了惟一的幸运儿。
         2008年春节,因为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越来越严重,还出现了脑梗塞的前兆,妈妈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孙红雷回到哈尔滨陪妈妈过了最后的春节。2008年2月23日,大年初七那天,妈妈在孙红雷怀里永远地睡着了。那天,孙红雷会意地拿过一只橙子,轻轻剥开,然后一点点地把橙汁抹到妈妈苍白的脸上。
影星孙红雷妈妈教子秘诀: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组图)
孙红雷手棒妈妈遗像与最敬爱的妈妈诀别
       不要哭,要快乐,要坚强;要像妈妈一样,即使在最卑微困苦最悲伤的境地,也能笑着将橙汁涂在脸上,如同用希望映照着生活……这是妈妈最后的嘱咐,也是她一生做人的信条。
         如今,孙红雷终于站到了人生的顶峰,他妈妈却来不及分享他的荣光与骄傲,无声无息地走了。站在事业之巅缅怀妈妈,孙红雷深情地说:“妈妈没有走,她永远住在我最柔软的心底……” 影星孙红雷妈妈教子秘诀: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组图)
       妈妈没有走,她永远住在我最柔软的心底
       像孙洪雷妈妈在孩子的教育上,是给孩子更多的尝试机会,允许孩子做不到,不生拉硬拽和责骂,这样,即使孩子做不到,也给了他足够的时间,让他自己调整心态,会让男孩产生真正的挫折感。当下,我们很多家长往往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家长保护得太多,孩子做事情会畏首畏尾,独立性就差。还有很多父母给孩子灌输的理念是,只要学习好就可以,这让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不强。孙红雷妈妈是要给孩子劳动的机会,让他意识到自己在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家庭生活的艰辛,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为义务去努力拼搏。劳动习惯与自理、自立能力是连在一起的。在家中劳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并有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对事情分析、判断、安排的统筹能力的锻炼,使孩子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
        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