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走京西古道系列报道之二

(2009-05-18 20:54:54)
标签:

代马依风走京西

旅游

分类: 古道活动

石佛岭上游人止步

  寻访古道第二天进入石佛岭。这段古道基本完整,特别是岭上四块摩崖碑,曾引来不少朝拜者。可惜这段古道仅数百米长。因开山采石,古道被破坏,在石佛岭下戛然而止,这不禁让探访者们唏嘘不已。

重走京西古道系列报道之二

路断石佛岭

  昨天,寻访京西古道行动进入第二天,行走团队将进入石佛岭古道。

  出发时400人的队伍仅剩下40余人。因为山高路陡,考虑到安全和保护古迹等因素,大部分人退出,只保留一支精锐的核心团队。

  石佛岭位于门头沟王平镇东石古岩村西北,古道基本保存完整。一路上,永定河研究协会的刘德全老先生,指着路上的石板兴奋不已。“你们看,这里保存的最好。”据刘老介绍,古道上铺设石板的方式非常科学,每隔1米就会有一道石板竖起来,既可延缓水流冲刷路面,又能作为行者的踏脚之处。

 

  沿着古道走了数百米,到了石佛岭顶端,可惜路却在这里戛然而止,只留下陡峭的断崖。京西古道研究专家安全山先生告诉记者,因为附近村民开山采石,路已经断了几十年。但人们还算有点文物保护意识,留下了石佛岭上的四块摩崖石碑。站在断崖上,可以仰望石碑,但看不清碑文。安全山说,石碑刻于明代万历年间,记载了重修古道的一些事情。

  看着还在不断坍塌的山坡,行走团队的很多成员表示,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石碑不知还能保存多久。

避暑大溶洞

  下了石佛岭,炎炎烈日已让队员们感到有些头晕恶心。当地向导提议,到大溶洞“避暑”。

重走京西古道系列报道之二

 

  大溶洞位于王平镇韭园村,众人沿山路上行200余米后见到了洞口,洞内冷风不断向外喷涌。“先落了汗再进洞。”向导说,洞内外温差10几度,冒然进入会中“邪风”。

  据安全山介绍,古道旁的这个溶洞当年就是村民们的避难所,能容纳三四百人。“抗战时期,人们在洞里屯粮,敌人进山扫荡时就躲到洞里,现在还有火炕的遗迹。”

  由于洞内光线太暗,队员们带的手电筒不多,大家都不敢深入,虽看不到当年的遗迹,但依稀可见溶洞深处大量的钟乳石柱和一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不过,也有少量生活垃圾。随行的户外摄影爱好者姚先生表示,古道旁的这个溶洞一般游客不会知晓,但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全都熟悉。有的人来了,无意间就留下了点‘纪念’。“户外运动怡情强身,但注意环保是前提,不然以后就没的看了。”

  走出大溶洞,不知不觉已行进了5公里山路。因为天气炎热,部分队员体力难支,大家决定先回宿营地休整。第二天将进入另一段保存较好的古道––俗称“十里八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