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古道 400人共饮壮行酒

标签:
代马依风走京西旅游 |
分类: 古道活动 |
5月17日开始,一场以“重走京西古道追寻马帮精神”为主题的大型徒步行走活动拉开序幕,7天走完全程。行走队伍将沿着古道翻山越岭,去寻访古人的足迹。在这次未知的旅途中,这支队伍将会有怎样的收获?本报将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400人的行走队伍在享受过一场盛大的马帮宴之后,开始踏上京西古道。行走第一天,队伍由门头沟水峪嘴村出发,至韭园村暂住,途经古关城遗址、马致远故居等古代文明遗迹。
启程
400人同享马帮宴
昨天上午,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外,几十张小桌拼接成一条近百米的长桌。400人坐在长桌两侧,桌上摆满了大盆的炖肉和大碗的白酒,大家一起畅谈豪饮,讨论着即将开始的旅程。
这是一场盛大的马帮宴。当年,行走在古道上的马帮兄弟也是以这种方式聚饮,随后赶着骡马踏上行程。重走京西古道,追寻先人的足迹,也要以马帮的习俗启程。
据随行专家介绍,马帮、驼队是古代特有的运输方式,赶马人行走在古道上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他们与京西古道并存于一段悠久的历史之中。他们为当年北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记者从“重走京西古道”活动负责人处了解到,行走队伍主要由古道研究考察人员、作家、摄影家和户外行走专家组成。他们将一起揭开古道的神秘面纱。
路途·旧日运煤路遍布马蹄印
马帮宴结束后,行走活动正式开始。水峪嘴村是京西古道的起点,浩浩荡荡的队伍穿过村子走上山间的古道。记者看到,古道全部由山石铺成,石间丛生杂草,石头上面还有很多深浅不一的石窝。
随行的京西古道研究专家安全山告诉记者,京西古道最后一次修缮是在1871年,所需石料都是就近取材。当年行经古道的马帮基本都是运煤的,“把山里的煤运进北京城,一匹马或骡子能驮300斤煤。”安全山说,因为牲口行走时有一定规律性,长期踏在石头上就形成了许多蹄印,久而久之便成了石窝。
“这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就相当于今天的109国道呀!”据安全山介绍,20世纪初,铁路通到门头沟以后,京西古道就被取代了,人们运煤和出行都靠火车了。
赏玩·马致远故居现怀古意境
沿着古道向山上走,路旁还可以看到不少昔日商铺的遗址。“交通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安全山说,在马帮盛行的日子里,周围村落由此得到了不少商机。
走过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关帝庙、轮廓已经被山风磨圆的城关,到达了第一天行程的最后一站––王平镇韭园村的马致远故居。据村民介绍,马致远故居占地700余平方米,荒废多年,2008年被翻修。记者看到,院内有古井、马厩,周遭房屋17间,背靠群山,真有一种“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目前,所有房屋都用作陈列室,里面摆放着很多碗筷杯盏等旧时的日用品,全部是由民间征集而来的。
据安全山介绍,京西古道就是一条藤,散落在京西群山间的古迹、景观就是花叶和果实,“古道把京西的古迹、景点都串联起来了,越往下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