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回国,但在加拿大生活的点滴感受和见怪不怪的现象折射出的现代文明还是希望与网友们分享。
1、汽车与行人互相让行:我在维多利亚街头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在没有红绿灯的街口,汽车与行人互相让行,因为谦让可能双方都停滞在街口不动,但大部分情况下是驾车人伸出手臂打招呼示意行人通过后汽车才通行。而且人们都自觉遵守次路口先让主路口的车辆通过的原则,在大小路口汽车一般都会自动减速,绝对不会发生在斑马线上闯死人的现象,甚至失明的残疾人都不用担心过马路被汽车闯到。
2、警钟长鸣:加拿大的住宅大多是木制结构,因此对于火灾防范十分严格和警惕,家家都安装“火警鸣报器”。一次我在二楼厨房做饭,突然听到一种鸣叫声,当时我不明就里,到处寻找哪里响,不一会三楼也传来同样地尖锐刺耳的声响。女儿跑下楼,告诉我,厨房油烟太大引爆了“火警鸣报器”,让我赶紧开窗开门使油烟散掉,但鸣报器仍是响个不停,慌乱之下女儿爬上凳子将二楼、三楼的这个“东东”给摘下来,并再也没有安上它。因为中国人的烹调习惯,大烟大火,煎炒烹炸,每每做饭都会招致烟雾弥散。鸣报器一响会迅速地传递到邻居甚至整个公寓,人们会立马报警,救火车及警车在数分钟后将出现在你所在的住处,等待你的是不菲的“救火费用”,呜呼,你能轻视这个“东东”吗?所以,在这里的华人住宅,许多家里都会将这种鸣报器自行拆除,以免不小心被“救火车及警车光顾”。
女儿在英国留学时我曾经住在她的研究生宿舍,发现所有的房间顶上及楼道都安装“火警鸣报器”,最使我很不理解的现象是---所有的房门都没有插销,出外也不上锁。老外不是很注重隐私保护吗,为什么房门都不上插销?实际上也是为了防火及及时救助,如果发生火情,人被熏到,房内被锁,会延误救助的宝贵时间。看得出,发达国家对人的生命的重视更甚于隐私的保护。况且人们自觉地维护个人隐私问题,不该问的问题不去打听;不经主人同意,绝对不会不请自入家门,更不会不敲门就推门而入,所以房门不必用插销;房门不上锁,也没有听闻小偷小摸的现象。
3、出租车需要预约:在加拿大外出,你不要奢望随手招呼出租车,它一般是不会理会你的。因为那里的人们家家都有汽车,是代步的基本工具,极少有人会“打车”,除非有紧急事情,而汽车正好不在身边,此时会通过某种渠道(我也不清楚)与出租车司机联系,他会立即赶到乘客需要的地点接客。
4、衣物不许外挂:我走在维多利亚的大街小巷,从来没有看到住宅门口有挂着晾晒的衣服及被褥,这似乎是当地的一种规定或习俗。因为室内大都有洗衣机及烘干机,衣物会自动烘干不需要晾晒,即使是住在公寓内的单身,也都有公用的洗衣房及烘干设置。这样一来,使维多利亚这个著名的花园城市保持了固有的宁静和优雅的风貌。这使我不得不将“上海”---这个世界级的大都市做一下对比,我想,凡是去过上海的人,除了对那里遮天的高楼大厦有目共睹之外,印象最深的也许是从街巷内家家户户凉台伸出的竹竿上晾晒的衣被,真如万国旗一般,这种不雅现象确实让人们对这种繁华都市的印象大打折扣。
5、没有围墙的城市:我在维多利亚及欧洲许多城市很少看到围墙,包括民宅、学校(大、中、小学)、政府机构、公园及公共场所。大部分政府办公机构门前都是简易的木质牌子,写明办公机构的名称而已,没有传达室及门卫之说。绝不像国内许多政府部门深居于高高地围墙之内,或恢弘的大楼有高耸的台阶,门前有虎视眈眈的石狮,有荷枪实弹的警卫站岗,给人一种威严而戒备森严的感觉。这是公仆们为民办事的地方吗?想必,胆小的草民没有进门就吓得两腿哆嗦了!我想,政府部门不设围墙,绝不仅仅是为了“透绿”,而是体现了一种民主和开放的姿态;民宅没有围墙,象征着社会的安定和祥和。
6.钓鱼、钓蟹需要量尺寸:在维多利亚,到海边钓鱼或钓蟹是非常有趣又开心的事情。一次,女儿、女婿带我到海边钓螃蟹,除了欣赏到海边的魅力风光之外,我们还大饱了口福。维多利亚的内海盛产“大个头的温哥华蟹”,钓竿上挂上鸡肉作为诱饵放入海水中,不一会就会有馋嘴的螃蟹上钩,但当地的规定是母性的蟹子及小螃蟹是不允许垂钓的,垂钓的岸边有一个度量的尺子,所有的螃蟹个头要超过规定的尺寸才能带走,人们都会自觉遵守这个不成文的规定。所以,我们网上来许多螃蟹都扔回海里,仅仅留下个头够大且超过尺寸的几个大螃蟹带回家,做了鲜美无比的“香辣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