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育儿专家-王玉玮
育儿专家-王玉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47
  • 关注人气:3,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家长的对话:给困惑妈妈的一封信(1)

(2009-10-08 15:06:33)
标签:

育儿

教育

收发室

家长

杂谈

分类: 育儿问答

    默函是一个极为聪明早熟的孩子,她的妈妈听过我的育儿讲座,曾多次专门到门诊咨询过育儿的问题,此后我们成了朋友。后来他们夫妻调到南京大学工作,均是高校的年轻教授,以后经常与我书信往来及打电话,核心内容当然是孩子的成长及教育问题,2年前默函妈妈给我打过几次长长的电话并写信,述说她在育儿中的困惑,我当时给她回了几封邮件,今天在整理文件夹时发现了这些信件,我想作为博客文章陆续发出来,也许对其他的家长会有所助益,希望如此。

 

 

、、、:你好?

   昨天到收发室取信,刚刚收到你的信,可看到写信的时间是6月23号,我近几天没有到收发室拿信,来信迟复,望见谅。首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上次电话联系后,我确实等待你的电话谈谈孩子的情况。默涵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宝宝,我也十分关注着她的成长。

 

   你的来信更证实了默涵确实是一个异常聪慧、早熟的孩子。你们夫妻俩都是学业有成的年轻的知识分子,孩子的聪明与遗传因素是分不开的,当然你们为孩子的后天的教育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信中提到的几个你感到困惑的问题,我做一下简单的解答。

 

   关于口吃:默涵的语言发育很早,她的一过性的轻度口吃主要是模仿或像你所说,一时的语言环境的改变所至。她有时想组织一个长句子,表达一句复杂的话,但语言能力达不到流利表达的水平,可以出现口吃现象。对此,不要强求矫正,更不能斥责孩子,顺其自然,会随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渐消失的,不必焦虑。

   关于打人的做法:婴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不和自己心意的事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打人不属于教养及品德问题。

   关于较真:这是孩子已经建立起规范的生活制度和行为习惯了,对于她已经习惯了事物,如果发生改变,她就很不适应,这也是婴幼儿“模式学习”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不要强行纠正。

   关于破坏行为:破坏欲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同创造欲一样正常。这是因为孩子尚未建立成熟的思维,并不知道各种规则,只知道兴致所至、为所欲为。如果成人凡事用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们,无疑会剥夺许多童真。孩子的破坏行为并非是故意作恶,实际上是一种天性,是一种探索欲望,是一种创造性的萌芽,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

   关于“见风使舵”:这是孩子非凡聪明的一种表现。人的任何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比如孩子说谎,许多时候是孩子为了避免受到家长的训斥或打骂。默涵“见风使舵”主要是为了得到她需要的东西或满足她的某种需求,这对于2岁多的孩子,是很难做到的。(大部分2岁的幼儿是通过撒泼哭闹达到目的的)。

 

   作为家长,你们应该为有这样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儿感到骄傲,她身上的“问题”大都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常常经历的心理发育过程,只不过她表现的更突出,更强烈,更有特色。其实,只要教育得法,引导有利,越是顽皮,越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孩子,将来越能成为有作为的人。默涵的智力及能力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同龄小儿。适当引导和培养,说不定就是一个“神童”。在现代教育尚未找到帮助神童正常发展的方法之际,父母的责任便愈显重要。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她做对的某一件事,但不要过分夸奖她聪明,否则她更会“目中无人”,把别人都看成“笨蛋”。

 

   育儿过程中要有一份从容的心态,不要过分焦虑,形成“母源性焦虑症”。育儿的基本便是将孩子的个性视为正面的来接受,父母如一味地想要按照自己的希望的方式发展,可能会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所以父母应该完全接受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家长要相信“孩子是不会故意做坏事的”。必须学会进一步了解孩子,把握孩子“过错行为”中的成长需求,对孩子所谓的“坏事”要作客观地分析,对孩子表示理解,才能与孩子沟通,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

 

    我把给齐鲁晚报的稿件转发给你几篇,对你所关注的几个问题可能有所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