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会”说起来可能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实际上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坐飞机赶着开会”,这种现象本不少见,只是被本人浓缩创新出这一新词。这个周日,受某公司之邀,到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本可以第二天返回,因不想耽误周一的病房工作,决定当日返回。原打算坐“动车组”赴京,据说因为动车要继续提速,车道要检修,当日动车停运,无奈只得改坐飞机。说来好笑,会议只是19日下午半天时间,却要“飞人般”来回乘机去,不说机票费用远高于火车票,且时间上并不节省。上午9点半的飞机,早上不到8点就出发了,到机场8点20分,换登机牌尚不到时间,我们一行三人,公司雇员小李和我的同事没有吃早饭,他们到机场咖啡厅吃早餐,邀请我一起去。我是吃过早餐的,本想在飞机上“小酣”一会,喝了咖啡就兴奋,故真的不想喝,我坚辞不去并溜达到其他地方。服务生一再地推荐,热情的小李给我点了一杯蓝山咖啡,并打手机将我找来,而他们只是要了一份鸡肉汉堡。盛情难却,只好就范。我看了一眼价目表,赫然标识:一杯蓝山咖啡108元,一个汉堡58元。喝着这价格不菲的咖啡,仔细品尝也感觉不出与自己平时冲调的速溶咖啡有何区别,而他们吃的汉堡也大呼上当,尚不如街市小摊上买的夹心烧饼好吃。这样的消费虽然不用自己掏腰包,但也有种“烧钱”的感觉,我不由自主地想起10多年前在广州白云机场“被宰”的经历,一碗米饭、一个鸡腿、一个菜汤,花费98元(约相当于现在的500元),对机场就餐真有点“心有余悸”的感觉。
飞机10点半在北京新航站楼落地,好在有人接机,我们乘车直奔会议地---昆泰嘉华大酒店(五星级涉外酒店),因为前不久观看奥运,专程到过北京,对“后奥运时期”的北京还是有所了解的,到处整洁有序、绿草茵茵,高楼林立,气派非凡。中午在酒店吃过自助餐,下午3点才开会,漫长的2个多小时如何打发?出去逛街要坐地铁来回1个多小时,是逛不出名堂来的,且劳心费力花钱不能在刀刃上,此举很快被自己否决了,只有坐在大厅里“等会”了!真是吾人有福,该公司总经理正巧和我们坐在一起用餐,知道此情后主动邀请我们到她的客房休息,因为她要组织员工安排会议相关事宜。我和同事堂而皇之地住进了五星级的大客房,弹性极好的沙发床,软软的卧枕,洁白的床单,清雅的窗帘等,我舒展地躺在床上,竟然在“匆忙地飞会”期间美美地睡了一个午觉。
下午3点正式开会,是一个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学术会议,主要涉及治疗进展。主讲人是北京301医院的一位专家,另一位是美籍华人专家,课讲得简洁而有深度和实用性,会后留有一点时间,进行了提问和互动交流,因为要赶晚上7点半的飞机,会议在5点半结束。如此匆忙的2个半小时的会议,真是地地道道的“飞会”了。好在本人感觉收获颇丰,不枉来回的机票和时间了。
回来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开车找了数家酒店均已“打烊谢客”了,我们一行最后找到尚在营业的“上岛咖啡厅”,点了鳗鱼炒饭和牛肉黑椒饭等,小李自嘲地说,这里比机场便宜多了。是呀,这里的蓝山咖啡100多元一壶(可供3~4人享用),而不是一杯,且另送一份果盘,只可惜晚上都没有勇气喝咖啡了,否则只有空对长夜无眠了。
近来年国内早就改掉了“悠长松散办会”的风气,大部分会议2~3天搞定,而外企会议就更简短了,因为他们的会议都是选择在五星级酒店举办,参会者的食宿也是安排“高规格”的,费用十分昂贵,自然会议尽量是“短平快”的风格,这符合现代社会的节奏,也是现代人所崇尚的,“飞会”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状态的一种体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