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女儿的晚餐——如此猖狂的造假

标签:
鲍鱼晚餐打假英雄上海杂谈 |
分类: 微言杂谈 |
国庆节假期女儿从上海回来探亲,今天晚上要乘车返沪。女儿不久即将移民加拿大,行前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回家,故我这个很少进厨房的妈妈,也破例的想为女儿做顿丰盛美味的晚餐为她送行。晚饭只有我们两个人在家,无需太复杂,红烧排骨、腊肉炒青椒、烘烤小烧鸡、葱烧鲍鱼,外加熬的香甜糯米粥,都是女儿喜欢吃的。其他的都准备妥当,我从双开门大冰箱(是女儿去年国庆节给买的,今年国庆节又孝敬了一台惠而浦的洗衣机)取出冷冻的一袋鲍鱼,准备稍微化冻后再做。一小时后当我兴匆匆地剪开鲍鱼包装袋时,却丝毫未见“鲍鱼”的踪影,甚至“蛛丝马迹”也没有,我手中滑出的是“冰清玉洁”的一块大冰块,顿时我傻了眼。这包“新鲍鱼”是中秋节期间亲友送来的,鲍鱼属于海产品中的极品,价位自然在超市中“身居高位”,想必我的亲友是花了不少钱买来的。他岂能料到花高价、表情谊,给我送来的却是一袋冰疙瘩。
愤慨之时,我的思维还是很清晰的,我立即招呼女儿快拿相机,将这一幕拍摄下来,想必我不是无中生有地造谣,这两张照片就是铁的见证。女儿安慰我说,吃不上鲍鱼总比起吃了假鲍鱼还好些吧,多么高尚的“阿Q”精神啊!但女儿还是支持我“揭露”和“维权”的,她说:就是因为太多的人对这种事情置若罔闻,才使造假者肆无忌惮。我明天就要打电话,向厂家“兴师问罪”。
国人对食品造假似乎司空见惯,缺斤少两更是家常便饭。我遇到数次盒装标识40枚的鸡蛋,但打开时仅仅有30枚(少装一层);买到过稀如白糖水样的“露露饮料”;品尝过过期的“鲜牛奶”;见识过石灰做的以假乱真的“石灰海参”;一斤的酒瓶内仅装4两的名酒;两瓶装的营养品,一瓶是真,一瓶是沙粒;大米中掺沙子,小米中掺麸子、、、、、、、凡此种种,不一而举 。奸商们图的只有钱,他们生产的商品中都忘了加一种东西——良心!谁人举报,谁人打假?数年前打假英雄王海闻名遐迩,但还要整天带着墨镜出入,我们一介草民除了愤慨,又有何举措呢!
作为省级医院的儿科医生,我早已亲自见证了毒奶粉事件对众多婴幼儿造成的伤害,医院儿科这些天史无前例的“热闹”,哭喊的孩子,焦虑的大人,忙碌的医务工作者,组成的画面让人忧虑重重。医生连续加班加点,开检查单子太多,写字手都握不住笔,B超室医生拿探头的胳膊都疼的抬不起来,……。从“大头娃娃”到“结石宝宝”,这些为利益不择手段的奸商,这些披着“免检”虎皮的无良企业,将罪恶之手伸向了无辜的孩子,真是罄竹难书,天理不容!
面对国内层出不穷地食品造假事件,身为医生,深知食物掺假对人体带来的远期危害,真得不知吃什么才保险,才放心。我情不自禁地对女儿说:本来我并不赞成你移民的(大女儿已经在国外定居,小女儿在上海已有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本想留她在身边),但看到这些“见光死”的事件如此之多,如此猖狂,对国家真是“爱恨交加”,你还是走吧,起码少吃点对身体有害、有毒的食品,将来有孩子也不用担心问题奶粉的事情。
呜呼,一介爱国之人,被搞得有点“崇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