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号,金融危机一周年之际,我来到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市,参加一个名为“科学发展,和谐家园”的笔会。尽管这一年中,我到长三角少说也有七八次,也常和当地的企业家朋友聊他们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程度和应对之道,不少朋友最近都跟我说,进入夏季,他们的生意也像自然节气转换般红火起来了。但是,说实在的,到昆山去我仍有担忧,因为毕竟昆山经济外向度很高,这里真的会持续红火,走出寒冬吗?
一个小小的数字打消了我的疑虑,因为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几年前,当地的负责人介绍的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一台产自昆山的数字又被改写,这次,他们介绍,现在,每两台笔记本中就有一台是昆山制造,全市不仅没有企业倒下,今年以来,各项经济指标都有10%以上的增长。
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高度集中的产业化集群,服务型的政府,造就了不断升级、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好昆山,而在1992年,我第一次到昆山时,昆山还是苏州六个县市中的“小六子”。那时,我出了昆山火车站,见到的是狭窄的马路,灰色是城市的主色调,几乎没有高楼大厦,昆山,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江南小城。
我记得,1992年那年,一个天刚蒙蒙亮的大清早,我去一个狭窄老街的老字号买碗当地的特色“奥灶面”来吃(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当地音为阴平),那面油很大,腻腻的。这次从上海虹桥机场接我的司机师傅就是土生土长的昆山当地人,他说,我们早已不习惯吃“奥灶面”了,现在,面要吃清淡再清淡的,不要那么多油;菜则不要像以前那种清淡的了,而要有点辣,那才有味道。不到20年的光景,人们的生活习惯因为经济的迅猛发展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是全球化可怕的力量。
今天,在昆山,我再找不到17年前的一丁点印记。而这个当年普通的县城极具典型意义的发展变化,浓缩了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前进轨迹。
人是善变的,人需要变,只有因时、因势地处在变化中,人才能进步发展,而企业、产业、城市、社会亦应如是。变化的维度和方向至关重要,就像核能可以用来发电造福人类,也可以化成核弹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是科学双刃剑的表现。所以,科学之外,归根到底,还要和谐。和谐,就是你能否在清淡和辣之间找到怡然自得的平衡点,就是自然界还有没有绿水青山。
我至少发现,接我的司机师傅是怡然自得的。他其实也是个小老板,投了五辆商务车做租赁,自己兼着当司机,他带着我行进在高楼大厦边、宽阔马路上,不无自豪地说,当年你来的时候这里如何如何,现在,你还分的清哪里是城市哪里是乡村?!
哪里是城市,哪里是乡村?幸好还可以到周庄寻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