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都是坏孩子》:那些年我们还很天真

(2013-05-14 13:51:59)
标签:

我们都是坏孩子

重口味

致青春

张洋导演

娱乐

分类: 娱乐新天地

《我们都是坏孩子》:那些年我们还很天真
青春,就如一粒盛放的罂粟花,满载着恣意挥洒的欢乐与血泪交织的阵痛。正因为青春是如此的稍纵即逝,又如此的令人着迷,所以很多电影试图在电影上临摹、祭奠、追忆青春。而经历日本纯爱电影、以及台式、泰式小清新青春片的反复洗礼,“青春片”也慢慢成了所谓“类型”之一,甚至成为亚洲某些地区的特产类型。即赵薇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热映之后,张洋导演的处女作《我们都是坏孩子》同样选择了主题青春电影。

 《我们都是坏孩子》:那些年我们还很天真

    《我们都是坏孩子》一改国内传统青春片沉闷之气,走时尚校园风,画面颇具质感,服装、造型时尚统一,配色、化妆也以清新、靓丽为主,将为观众朋友们呈现最炫彩的校园生活。作为张洋导演的处女作,张导倾力把每个环节都把控到位,力求尽善尽美。除了发挥个性优势,也有创新和突破,把新鲜的元素融合到影片中。影片聚焦当下90后真实情感,集中展现了“标新立异”的90后一代人的叛逆青春,抽烟、喝酒、泡妞、打架、性冲动、逛夜店等深具90后现实性的社会问题。

《我们都是坏孩子》:那些年我们还很天真

   影片以小艾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这些旁白或是对即时场景的描述;或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冷静观察;或是转述当事人之后对事件的看法,讲述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或热烈或矜持,青春的不同,人生轨迹亦不同。面对那些熟悉的校园场景,不觉心头暖流涌动,而比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单纯讨论纯真爱情,《我们都是坏孩子》显得有点重口味。

《我们都是坏孩子》:那些年我们还很天真

    颇具文艺色彩的青春题材电影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年轻人那伴随着时代发展也逐渐探寻到的朦胧“性元素”。这类青春电影就像春天初始的那抹绿色,很天真也很原始,然而此类文艺青春电影往往以悲剧收场。影片中,小艾、迅仔、Angela、子怡、baby、蕾蕾六个女孩,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的特质。小艾清纯矜持、迅仔敢爱敢恨,Angela拜金主义,子怡悲伤空寂,baby奔放热烈,蕾蕾叛逆胆大,那些年她们还很天真。因此她们的青春、她们的爱情,有喜有悲。

    三个女人一台戏,一时的寂寞上演了一场三个人的悲剧。小艾作为艺校生里的处女显得特别奇葩,她的初恋还有正式开始就已经结速了,然而因为子怡的寂寞“抢”走了Angela的男友,Angela为了报复子怡,找来纹身男及众小弟将子怡轮奸,自杀未遂的子怡青春已不复在,小艾为了给子怡报仇,将自己的第一次献给了自己最恨人的,将纹身男送进了监狱。看上去这就是一场闹剧,但青春就是这样,天真的我们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长大。

   相比《致青春》、《那些年》,娱乐码头更喜欢《我们都是坏孩子》。从影片的开始,人物的名字就特别搞笑,有子怡不足为奇,Angela和baby才是亮点,可以看出张洋导演的细腻。其次,影片的台词也十分经典,安全套可以防蚊、我爱你首个拼音字母拼在一起还不是个玩字等等。至于角色的选取,全部都是新人,虽然他们大多数人都是银幕首秀,但演技却都可圈可点,张洋导演启用如此多的新人在自己的处女作里,可见其独具匠心、慧眼识才。

    电影《我们都是坏孩子》从导演到主演都是名不见转的新人,影片的风格也偏“文艺”,商业大片中的动作、特效等元素也都没有,不过最终娱乐码头还是被影片中那些年我们都还很天真的青春所打动。相比《致青春》反而没这样动容,而这部更深刻。青春是惨烈的,成长需要付出代价,或多或少。每次看青春题材的电影,都会想念那些少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