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2012-09-24 08:48:48)
标签:

同江

勤得利农场

勤得利古城

赫哲族

连队

     告别了美丽的街津口,我们继续在同抚(同江——抚远)公路上前行。

   下一站是勤得利农场,它属于建三江分局,我想顾名思义建设三江平原吧,那里是先生下乡的地方。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勤得利农场就在公路边上,这样我们就不需要专程前往了。

http://s16/middle/533bd30ctca46ec5d273f&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http://s11/middle/533bd30ctca1675414d0a&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勤得利农场的玉米地
http://s15/middle/533bd30ctca1677301fbe&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稻田

先生说他们在时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大豆,不过已经开始试种水稻。我们这次黑龙江之行就没见到麦田,也可能季节不对(不过麦收以后,东北的气候不能再种水稻),也可能都改种水稻了,所以才有这么多咱们现在吃的东北大米。
http://s1/middle/533bd30ctca16791bef60&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路边隔不多远就种有一簇簇的花儿,一般省道都是这样的
http://s8/middle/533bd30ctca167b5c6ac7&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不知是什么标志就给照下来了,放大了一看是平整土地的标志。

照片中近处是没有平整过的土地,远处是平整过的,对比一下就看出来了。

正是由于平整土地和集中管理,当年的大部分连队都搬迁了,值得庆幸的是先生所在的连队由于紧邻公路边被保留了下来,现在还成为了分场。
http://s14/middle/533bd30ctca167cf1aa7d&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http://s1/middle/533bd30ctca16802f8840&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玉米、大豆等兼种农作物
http://s16/middle/533bd30ctca1682218fff&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勤得利港。这里当年是团部所在地,一到周末,就会有好多知青来这里玩。后来中苏关系缓和,团部后撤搬离了这里。

石碑上的字不知啥意思,石碑的背面也有字,但没有照下来。

这里虽然也是江边但没有界碑,说是因为江中还有属于中国的小岛。

下面是转拍赫哲族博物馆中的两张照片,因与勤得利农场有关系就放在这里了:
http://s15/middle/533bd30ctca1688dd6e9e&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汉——南北朝时期的遗址。位于勤得利港(上图)农场水产公司渔业一队西侧一公里的耕地中。
http://s13/middle/533bd30ctca168dd6a68c&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辽金时期的勤得利古城遗址。位于勤得利农场西南约4公里的勤得利山坡上,2005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没想到这里还有古代遗迹,但先生说没意思,就没去看。
http://s16/middle/533bd30ctca1690f01c7f&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三八水库。知青下乡前就已建好,因为是妇女们修建的而得名。水库离先生所在连队(远处有移动基站的地方) 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当年知青们夏天在这里游泳,冬天在这里滑冰。这里留有他们的足迹,先生一定要到此走走、看看。

水库现在成为养鱼的地方,不时看到有开着车到岸边钓鱼的人过来。
http://s11/middle/533bd30ctca169646b24a&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这里的风景也不错
http://s2/middle/533bd30ctca16986378b1&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山上的风力发电塔架
http://s2/middle/533bd30ctca169e0cf561&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站在水库岸边眺望农场的良田

http://s3/middle/533bd30ctca46d695d662&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http://s2/middle/533bd30ctca16a05f1cf1&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昔日北大荒,今日大粮仓
http://s7/middle/533bd30ctca16a51505e6&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勤得利农场现在还成了旅游景点,远处的三座大棚是亚洲最大的稻芽浸种基地,供游人参观。可能正是由于当年的水稻试种,才有了今天的稻芽浸种基地。http://s2/middle/533bd30ctca16a8a91881&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http://s2/middle/533bd30ctca16ab0ac9b1&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在类似集装箱的箱中培育稻种。我们到来时没有碰上前来参观的人。

三个大棚就是三个车间吧,挂在大棚上方的横标表示——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
http://s11/middle/533bd30ctca16acb05c0a&690      CHW" TITLE="我的黑龙江之行(同江三)——勤得利       CHW" />
再往前走就更荒凉了,先生说他们在时树林更多,现在看到的很多农田都是后来开垦的。 

四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别说先生,我走过、看过,都感慨颇多。再看看路边的标志牌:

                          勤得利农场欢迎您再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