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八百壮士”老兵之一的王文川悼念仪式昨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寒风中,众多与王文川素不相识的民众自发前来为老英雄送行,感激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王文川的女儿王秀荣告诉记者:有这么多人前来送别,老人在上天应该会感到安慰。不过父亲的最大愿望还是没能实现:他一直想到“台湾走走、看看”。
王秀荣说,父亲这个愿望是在病重时才悄悄告诉她,还不让说给其他人听,担心自己的特殊身份,会给家人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由于那时身体已经很差,表达起来比较困难,问他为什么想去台湾,老人没有多说,只是不停地流泪。
王文川因病于本月8日凌晨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91岁。老人生前由于家境不好,在病重住院期间还是由“关爱老兵论坛”的志愿者募捐治疗费用才得以多次抢救。家人说,老人临终前嘱咐他们,把治疗后剩下的钱款一定要退还给社会,谢谢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
很多民众早早来到八宝山,希望见老人最后一面。一位年过八十的李姓老者说,同为军人的他,看到报纸才知道老英雄辞世,真为王文川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气概所钦佩。
据介绍,王文川生于1918年,1933年加入张治中部第88师262旅,1937年淞沪会战中,王文川任机枪手。当年10月26日,王文川随谢晋元团长撤入上海四行仓库据守,挡住了日本军队的数次进攻,将士们被称为“八百壮士”。坚守数日后,谢晋元率部撤入英租界。
同年11月,四行仓库孤军被英租界当局监禁在上海胶州路孤军营。“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开进英租界,将四行仓库孤军分批押往江浙和南方服苦役,王文川被日军押往安徽芜湖一煤场抬煤。1949年,王文川脱离军界,成为一名普通百姓。文革期间,王文川受到冲击并罹患脑血栓,直到2007年淞沪会战70周年,其身份才被公众和家人知晓。
回顾过去的荣誉史,王文川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很兴奋地描述:“四行仓库保卫战虽然只有四天对峙激战,但却打退敌人上万人的进攻,毙敌200多人,而我们团伤亡只有30多人。”
在坚守四行仓库的几天里,让王文川记忆最深的,就是供给不足,不要说吃的,就是喝水也极度困难。王文川说:“我当时喝的是机枪膛里的冷却水,既浑浊又苦涩,别提有多难喝,但战场就是这么冷酷,别无选择”。
王文川之子王家宾含着泪告诉记者,老人生前一直说他最大愿望就是能再去一次四行仓库,缅怀牺牲的战友,但并不知道他还想去台湾走走。
在悼念仪式上,王秀荣吹起了老人生前最喜欢用口琴吹奏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流行歌曲《送情郎》,这是王文川当年被关在“八百壮士”孤军营里跟战友们学会的。病重住院期间,老人告诉王秀荣,“我吹不动了,就唱给你听吧”。王秀荣吹口琴给父亲听,老人总会给她纠正吹错的地方。老人爱唱《中国不会亡》,每每唱起这首歌,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就会泛起神采……(钟鑫)
新闻链接
南京举行和平集会
悼念30万遇难同胞
【据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13日上午10时,凄厉的警报声响彻古城南京上空。南京各界人士举行“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2周年仪式暨南京国际和平日集会”。
江苏省、南京市各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群众代表,南京市学生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以及来自日本、波兰等国家的友好人士,共约5000人参加了集会。
集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举行。拉响警报、默哀、敬献花圈、向遇难同胞三鞠躬……各界代表深切悼念遇难同胞。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古城南京遭到一场空前浩劫。在此后的六周内,南京城内30万以上的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日军残杀,并发生强奸事件两万多起,三分之一以上的建筑被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