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瑜伽》

标签:
感恩诚敬仁爱中医瑜伽教育 |
分类: 地藏经放生慈禅甘露堂 |
从香港觅得一本好书-《正念瑜伽》,在此推荐给大家。书中的精华陆续摘录一些分享给大家。这篇文章确是从云水禅心博客转帖来的谢谢她!
作者:法兰克.裘德.巴奇欧(Frank Jude Boccio)
出版社:橡树林文化
书系:众生系列
出版日期:20050617
ISBN:9867884426
城邦书号:JP0021
PUR胶装广开本.单色.360 页. 21.5cm×25cm
<一>
正念瑜伽是一种整合禅修与瑜伽的修行,并将两种训练结合为一种修行,活化身体、解脱心灵,更强调瑜珈修行的精神层面。正念即指随时随地觉知你的心,清楚、专注地觉察发生于身体内外的事。
正念瑜伽学习可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在历史、哲学上佛陀生平与教化的来龙去脉,并概述佛陀的教法,以及它们与瑜伽如何产生关联。
◎第二部分:探查佛陀所教的基本禅修技巧,一般称为正念禅修。同时收录基本的禅修指引,以及对于如何展开修行的建议。并简单介绍两部经典涵盖佛陀对正念的开示,其中之一的《入出息念经》,并作为探讨瑜伽体位法练习的主要依据。
◎第三部分:是正念瑜伽修行的核心,提供「四念处」的解析以及相对应的体位法串连姿势练习。「念处」意指「念」的「立足处」,修习念处观即具有正念地观照诸法。四念处即指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是一套对正念与观智完整的禅修方法。
正念瑜伽的特点:
创新整合禅修与瑜伽:将正念与瑜伽修行互相融合,整合瑜伽与禅修,强调瑜伽修行的精神层面。将两种训练结合为一种修行,能活化身体、解脱心灵。系统整理者法兰克.裘德对于佛教瑜伽(尤其是修习正念)和印度瑜伽(尤其是瑜伽姿势的练习和呼吸控制),以亲身经验做为后盾,在知识与经验上都相当丰富扎实。
身心的强烈变化:正念瑜伽力解「感觉」与修行的关系。无论佛教或印度传统的修行并不是企图消灭感觉,使修行者变成空、无的状态。相反地,藉由正念瑜伽修行,能唤醒我们内在证见的能力(witnessing faculty),以掌控心,掌控感觉,这种证见就是需要透过修习正念而来。能证见的心和慈悲心,才是你藉由瑜伽,达到心与身的最佳整合。
简单易学:不分派别都可修习,袪除了外界对佛教和印度瑜伽的一些误解,并提供学习其中任何一种瑜伽传统的修行者相当务实的建议。正念可以应用在所有瑜伽修行中,无论是初学者或已修行多年,正念瑜伽都很适合。
正念瑜伽不同于目前见到的各种类型的瑜伽分支,最大的特点它是综合的修习方式。现代人都把瑜伽视为单纯的运动,但在帕达伽利的《瑜伽经》195句中,只有3句提到运动,倒是有85句述及禅修打坐。正本清源,瑜伽就是“让心静下来”“让脑子自由”的一种修行。正念瑜伽修正了很多人对瑜伽所持有的错误概念,正念瑜伽是需要我们一直秉持努力的方向。
与目前流行的单纯瑜伽体式的修习或单纯的冥想相比,正念瑜伽更适合现代人的修习。
正念瑜伽的修行概要:
观身在身
观受在受
观心在心
观法在法
<二>
很多人都以为瑜伽是一种体位法,法兰克首先就对此提出他的补正看法认为,在瑜伽的学习范畴里,无「正念」就不算瑜伽。「其实在历史上,体位法是最近一千年的概念,」法兰克说,「一千年前的瑜伽侧重在精神层面,让人专心。」
法兰克以疆绳比喻瑜伽,广义地讲就是一种疆绳的约束,协助把人「拉回来」,它与佛教理论有很深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在修习瑜伽的过程里,辅以佛经的研读与批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此观念里,法兰克谈到一种以一千年前理论为基础的哈达瑜伽(Hatha
Yoga),但是,这么古老的理论,却反而适合现代人的需要,「一个很不错的现象是,现在有很多学瑜伽的人,都认同要在瑜伽的修习里带入正念。」法兰克说,「有正念,在练习时才能自由随心去做,得到灵魂的自由解脱。」
那么,「正念」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要培养一种不带批判性或价值判断的意念,全然注意」就是观察事物的原貌。法兰克指出,「在练习时只要自视身体、有觉知的呼吸、感觉情绪……等。」也就是说,无论是初学入门或进阶,瑜伽都可成为融入生活的训练,它不仅包括体位法,还有哲学、呼吸、冥想等。
「乐在其中」并「全心投入」,瑜伽并非自虐或坚忍刻苦的行为,我们必须留心有哪些痛苦可能造成伤害。
体悟到身体不是永恒存在,面对无常的事情也可坦然释怀。做到这些基本哲学训练,会让人更平静,甚至感谢现在还活着,所以,或许学了瑜伽也可降低自杀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