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是万物之灵 一切从心开始之一转载

(2008-09-11 11:14:57)
标签:

万物之灵

能臣

中国哲学

才华

王阳明

杂谈

王阳明悟道五百年
人是万物之灵 一切从心开始
http://sztqb.sznews.com/res/1/641/2008-09/10/D02/res01_attpic_brief.jpg一切从心开始之一转载" TITLE="人是万物之灵 一切从心开始之一转载" />
  余姚王阳明故居。
http://sztqb.sznews.com/res/1/641/2008-09/10/D02/res04_attpic_brief.jpg一切从心开始之一转载" TITLE="人是万物之灵 一切从心开始之一转载" />
  《王文成公全书》。
http://sztqb.sznews.com/res/1/641/2008-09/10/D02/res07_attpic_brief.jpg一切从心开始之一转载" TITLE="人是万物之灵 一切从心开始之一转载" />
  王阳明雕塑。

  王绍培

  大明正德三年(1508),37岁的王阳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他“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龙场悟道因此发生,这是哲学史上的大事件:“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星转斗移,500年过去了,时至今日,王阳明和他所创建“心学”的传神写照继续影响着人们。

  从王云到王守仁 学做圣贤

  王阳明生于1472年,死于1528年。在世界范围内,跟王阳明同时期的,有写《君主论》的意大利学者马基雅弗利(1469—1527),还有领导了新教宗教改革的德国神父马丁·路德(1483-1546)。彼时欧洲开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而在中国则是大明王朝的中期,对王阳明来说,这个王朝在他之前存在了100年,在他身后还将存在100年。

  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余姚现在最出名的人物似乎是余秋雨先生。余秋雨的散文《乡关何处》里面写到他的这位同乡,说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则寥若晨星,一直到等到王阳明才出现奇迹。客观地说,余秋雨的话不算是溢美之词。

  据王阳明的年谱上说,他家的远祖是东晋时的王羲之。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明朝成化年间的状元,任过吏部尚书。他出生时,祖母梦见有人“云中送子”,所以他叫王云。王云到5岁时还不会讲话,一天一位高僧路过,摸着王云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马上醒悟,就改名叫王守仁——后来他筑室阳明洞读书,就成为阳明先生——于是王守仁就开口讲话了。他一开口,就能够背诵祖父念过的书。原来他不能讲话的时候,并没有闲着。

  王阳明显然是超级神童,他10岁时就能随口道出这样的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诗歌如此富有“理趣”,可见才华了得。他的志向更是非同寻常,他12岁时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真是“大哉问”,老师说是“获取科举名第”——跟我们现在学校里的老师境界相差无几,王阳明不以为然,说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有这样的孩子当学生,老师纵然是英雄也难免气短吧。

  天才往往也是怪人。17岁时,王阳明新婚大喜之日跑到道观里跟道士学习打坐,竟至坐忘,急得人们到处找新郎。21岁时,为了践履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理论,他只争朝夕的格竹子,终于把自己格倒了。

  一个人有才华、有大志、又能痴狂,成就一番伟业的条件无非就是这么多吧,而这些刚好集中到了王阳明身上,王阳明成为德功言三不朽的人物,也就是必然的了。

  能臣或大哲 仕途不顺

  太有才华的人,在世俗的层面上,不容易走得顺遂。像王阳明那样才华横溢的人,不遭人嫉恨几乎是不可能的。先是在科举一事上就被压制,那些考官大老爷们怕他出头太早,日后目中无人,不如自己首先眼中没有他。本来,按照他的才华,22岁就应该中进士,但到28岁才让他如意。

  王阳明的才华还表现在,他绝非那种除了只会读书其余一概不行的书呆子。他善骑射,能用兵。王阳明巡抚赣南时,用时一年,就肃清了大帽山数十年的“巨寇”。其时有宁王朱宸濠造反,王阳明本来奉命去福建勘查叛军,听到消息,很快回到吉安,集合8万兵马,几个回合下来,在朱宸濠造反的第35天就将其活捉。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我上大学时念的《中国哲学史》,是任继愈主编的,1964年1月的版本,上面有关王守仁政治活动,说他主要是“镇压农民起义”。他发明了“十牌法”——也就是居民连坐,“保长法”——给乡绅以军事特权,“乡约”——训诫并约束农民。同时,“他也施行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作法,如疏通盐法,杜绝商人投机,多收盐税以减轻农民对军赋的负担;他还请求朝廷宽免江西农民的租税,并赈济灾民等。经过他的‘恩威并重’的两手政策,把起义农民打败了。”现在读这些文字,令人感触良多。

  王阳明率先抓获朱宸濠犯了大忌,因为其时皇帝武宗已经自封“威武大将军”,正“驾驭亲征”,结果事情已经被你平定,所以接到王阳明的捷报,也不发表,要摆明必须是“奉威武大将军方略,讨平叛乱”才好告知于天下。一个过于精干的能臣,有时会陷皇帝于无能。宦官们这时发挥了作用,比如把宁王朱宸濠安全地放掉,再由皇帝抓获……

  有关王阳明的仕途不顺,黎东方在《细说明朝》里说得好:“老天爷似乎也特别看中他,送给他若干艰难,挫折,委屈,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们站在现在的立场上看,明朝多一个能臣跟中国多一个哲人相比,当然是前者事小,后者事大。

  以身体为平台 龙场悟道

  我曾经说过:“中国哲学乃至全部中国学问的一大特色,我以为就是:要以身体作为平台,一定要有此身作为基础。我们看古希腊的哲学,都是从概念入手,哲学家个体的情况基本略而不论。”

  所谓“以身体为平台”,就是中国哲人大致上都有一套修身养性的功夫。比如老子的“绝圣去智”、庄子的“坐忘”、孟子的“养浩然之气”等等,这些都不是概念,而是功夫,先用静坐、导引、吐纳等等方法,对自己的身体、感觉、意识、精神——有时又总名之为“心”——进行了一番调适,让思虑止息,精神专一,甚至洞悉常人无法窥见的神秘之境,然后才来讲他的哲学。宋明理学诸大家几乎都有这方面的修行和经验。所以,他们讲“本体”等等,就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概念,而是一个他们曾经“体悟”到的存在,体悟到的东西,跟你想到的东西,读到的东西,绝对是两回事。

  不过即使在大学的哲学系,老师们也不讲这些,原因之一是,他们大概也不会这些,或者会也秘而不宣,或者对这些行为的含义不甚了了。对于中国哲学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其实也可以这么说,会不会这一套功夫,等于有没有讲中国哲学的资格,勉强地讲,也只能是隔靴搔痒。鉴于一般人很少论及这个层面,所以,我们有必要强调说明这个关键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