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根原在读书中
阿城区南城小学王新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商人重利,而做一个语文老师重什么呢?我想就要重文人气质,重提高自身的文学功底,文化底蕴,多一点书卷气,我想这些可以统称为语文气质。而这语文气质大都是在后天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来的、读来的、积来的。其中,读书是最为便捷、有效的路径。正如朱熹所言: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就是教师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活水源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细水长流,你才不至于捉襟见肘、江郎才尽;多读书,读好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你才会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读书积淀学识,提高底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日或几日之功,我们更要处理好远水和近渴的问题,读书首先要从教材中课文节选或改编的名著名篇开始,如古代文学作品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近代作品鲁迅的《故乡》,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林海音的经典自传体小说林海音《城南旧事》等。因为节选毕竟是节选。是整体的一部分,仅仅停留在“断章之义”的层面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在“断章取义”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亲近原著”。
在这之后我们可以再来赏读一些利于自身成长的中外教育类作品,如:(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法)卢梭的《爱弥尔》,我国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等。多读这类作品,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不断走向成熟。
最后就是读一些古今著名的文学作品,如孔子《论语》,屈原的《离骚》,李白的《将进酒》,岳飞的《满江红》;徐志摩的现代诗《再别康桥》,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林清玄的散文等。净化心灵,丰富人文,积淀底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泉眼无声惜细流”,那么这清泉细流,从何而来呢?我可以肯定的说,决不会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就从我们在书中孜孜以求的阅读中来!各位老师,同仁们,读书吧!早一天阅读,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阅读,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立根原在读书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