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以前,市场上生产解百纳的企业仅有张裕一家。到1990年代末期,葡萄酒市场逐渐兴起,其中张裕解百纳成为国产红酒的代表产品流行一时。与此同时,国内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厂的生产线上几乎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解百纳葡萄酒,尤其在2003年商标案爆发之后达到高潮。
点评:一场“商标”之争,将国家商标局等官方机构以及十几家葡萄酒企业捆绑在一起。争论双方为了解百纳归属权大打出手,甚至诉诸法律,最主要的是看重解百纳已经形成的品牌和市场。表面上是一种企业的维权行为,更深层次的,是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带来的低层次竞争。
7月下旬,一篇名为《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的网文出现在天涯论坛。该篇文章对康师傅“用自来水冒充优质水源”的内幕进行了揭露,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康师傅矿物质水广告中“选取优质水源”这一说法的质疑。随着事态的不断升级,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康师傅于
9月2日“公开道歉”,表示“康师傅矿物质水及大部分饮料行业和瓶装水行业所选用的水源皆为公共供水系统即自来水,完全符合国家GB5749卫生标准,加上采取了国际先进的处理技术,这是康师傅之前的广告称其为‘优质水源’的原意,但是没有向媒体和消费者解释清楚,结果产生了误解。”除此之外,康师傅还作出停播广告、更换产品外包装等行动。
点评:当潜规则被撕开华丽的外衣,真相毕露时,最终的结果总是令人啼笑皆非。不知道在潜规则形成的期间里,质量监督者和市场管理者为何熟视无睹,或者是“不知畏不知”?广大的消费者的知情权又在哪里?在矿泉水行业,用净化自来水生产矿泉水成为业内潜规则。在其他的消费品领域,还有多少业内潜规则不为消费者知晓?产品生产商在奢侈地享用消费者信任的同时,或许应该深刻反省一下了。
9月4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斥资24亿美元以现金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成为迄今最大的一笔外资收购中资企业交易,也是可口可乐历史上第二大收购案。日前,商务部公开表态,已经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申请进行立案受理,这意味着可乐收购汇源案的评断进入实质阶段。
点评:在当下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国内企业资产缩水,资金链紧绷,陷入了不大不小的困境。而各大跨国公司凭借自身雄厚的实力和经济危机的绝好机会,掀起了收购国内企业的浪潮。汇源被可口可乐并购以后,中国失去的可能不只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而是中国企业在饮料行业的竞争力和地位。在这场并购浪潮中,中国民营企业中的“汇源”们若不想成为跨国企业的嘴下肥肉,还需从自身做起,大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来自:业务员网
http://www.yewuyuan.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