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梳理:三鹿奶粉事件始末
2008年9月初,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发生后,卫生部等部门开始紧急调查事故原因。9月11日,甘肃首次公开回应婴儿泌尿结石事件。9月11日晚,身陷“结石门”的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声明,对2008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随着三鹿奶粉事件在中国的影响不断扩大,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9月11日发出警告:中国婴儿奶粉不要购买不要食用。随后,国家多部门联手对市场上的婴幼儿奶粉及液态奶进行了检查,对检测出存在三聚氰胺的22家企业的69个批次产品就地封存或采取下架、召回、销毁等措施,对问题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撤销终止检出三聚氰胺的22家乳品企业的中国名牌国家免检资格。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全国专项监督检查后,又紧急组织开展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中,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的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品牌企业生产的液态奶检出了三聚氰胺。10月,国务院发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13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12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指出,有关部门正在就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赔偿方案作论证。对受问题奶粉影响的婴幼儿进行检查和医疗。
人物:牛根生——蒙牛绝不愿被外国人买走
十多年来,中国乳业令人目眩的繁荣大厦,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面前轰然倒塌。
事件发生后,包括蒙牛这一民族制品企业在内的业内各大乳业集团受到牵连。在蒙牛产品被查出三聚氰胺超标后,集团对外发布承诺:将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蒙牛公司承担。相关产品的生产线停产整顿。对因食用不合格奶粉造成身体疾患的消费者,按照国家标准加倍赔偿,五年内查出由此造成的疾患将负责到底。同时,将委托国家及地方相关检测机构,对蒙牛所有产品进行全面检测。
对此事故,牛根生作出如下表表态:"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干系。有人说他一点都不知道这事。是的,在此之前,除了那些故意添加三聚氰胺的害群之马,以及他们的帮凶,其他人有谁知道暗藏在宝宝肾脏里的这颗定时炸弹?然而,不知道这三个字绝对不能成为自我开脱的理由,因为无知本身就是一种犯罪!我们宁可轰轰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琐琐地活着。如果因为负大责任而死掉,死而无憾!至少,负责任死了比不负责任死了光荣得多。这就是我们的‘终极思考’。”
三聚氰胺的阵痛还未消去,由牛根生成立的老牛基金会又出现了问题,3%~4%的蒙牛股权质压在外国银行。依靠各路朋友的援助,老牛基金被质押在外国机构力的股份被撤换。此时,牛根生发出“感谢信”,豪称“至于蒙牛,最后即使白送了弟兄们,也绝不愿被外国人买走。”
时至年末,12月23日,蒙牛公司发布公告,预计今年亏损9亿元,超出市场预期,成为蒙牛乳业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本文来自:业务员网
http://www.yewuyuan.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