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之见看奥运——他们也是奥运英雄

标签:
评赛观赛奥运体育跳马丘索维金娜北京栾菊杰奥林匹克精神孔祥智 |
分类: 文化 |
我更关注、更感动的是那些没有拿到金牌,甚至没有拿到任何奖牌的运动员,尤其是他们自己也非常清楚,他们来北京参加奥运会,就是“重在参与”,仅仅是为了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这样的人或者群体,在任何一届奥运会中都占多数,但媒体的焦点都对准了金牌获得者,他们是奥运大英雄,而这些默默无闻的“小”英雄们大都被忽略了,好象奥运就是菲尔普斯、博尔特们的个人秀。这多少有点不公平。
在本届奥运会上,最令国人感动的,当数前奥运女子花剑冠军栾菊杰。她曾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第一枚击剑金牌,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击剑史上唯一的一枚奥运金牌。如今,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50岁“高龄”的她重披战袍,以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代表加拿大出征北京奥运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栾菊杰表示,她放弃职业运动员生涯已经有20年,如果不是因为这一届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她不会想到重披战袍,“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因此我最终作出了重新回来的决定。”但由于体能和小姑娘们的确有很大差距,她在 1/16决赛中不敌匈牙利选手穆罕默德·艾达,无缘16强。 8月11日,在本届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1/32决赛中,栾菊杰以13比9战胜突尼斯选手伊娜·布贝克里。胜出后,栾菊杰获高举“祖国好”的横幅,令多少祖国同胞为之感动落泪。
德国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1975年出生,早在1989年就开始参加各种国际比赛,1991年美国世锦赛上获得个人第一个世界冠军,曾五次参加奥运会,其中1992年代表独联体夺得团体金牌;三次参加亚运会,2002年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冠军、平衡木亚军,1994年获得跳马和平衡木第三名;国际体操联合会中有三个动作以其命名(两个在高低杠,1个自由体操)。她是奥运会历史上唯一一个五次参加奥运会的女子体操运动员。为了给不幸患上白血病的儿子治病,她移居德国,并复出参加各种比赛,并转型成为全能选手。2002年釜山亚运会,丘索维金娜以27岁的高龄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的金牌,震惊世界。从01-06年,她在世锦赛上的跳马成绩从来没有出过前三,03年世锦赛还获得了跳马冠军。这位伟大的母亲曾经说过:“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 在本届奥运会上,丘索维金娜取得了全能体操第9名的成绩。尽管无缘奖牌,但丘索维金娜伟大的母爱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另一种诠释。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著名体操奥运冠军李宁代表李宁基金会向丘索维金娜捐赠了2万欧元,用以丘索维金娜儿子的白血病康复治疗。让我们祝福丘索维金娜,希望她的爱子能够早日康复。
21岁的巴勒斯坦女子游泳运动员纳萨尔根本就没有梦想着在这次奥运会上能够拿到奖牌。实际上,她的确也与奖牌无缘。她的祖国甚至不能给她提供标准的游泳池,她又被禁止前往以色列正规的游泳馆参加训练,一般情况下,她只能在一个 12米长的游泳池训练,这在大多数国家可能只是儿童的娱乐场地。对于纳萨尔而言,能够坚持训练,就是奢侈品;能够来北京参加奥运会,是她的梦想。
姆其亚是本届奥运会阿富汗代表团的4名成员之一。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至今战事不断,运动员连基本的训练都难以保证。尽管姆其亚在女子100米比赛中成绩排在最后,但她最骄傲的是不仅参加了本届奥运会,而且还是阿富汗奥运代表团的第一位女选手。希望从姆其亚开始,在以后的国际赛事中,这个国家能够多派一些女选手参加。
马诺阿是图瓦卢代表团的3名选手之一,这也是图瓦卢首次参加奥运会。这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只有25.9平方公里,人口1万多一点。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50年内可能会被全部淹没。由于国土面积小,全国没有一块标准的田径场,因此,马诺阿平时只能在长满水草的湿地上练习跑步。直到在邻国“借地”进行正规训练时,她才见到了正规的跑道和起跑器。
在众多的奥运明星中,纳萨尔、姆其亚、马诺阿等运动员的名字很难被记者注意到,但她(他)们的的确确代表着她(他)们的国家前来参加奥运会了,对于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能够来到北京,本身就意味着跨越,意味着突破。她(他)们尽管没有(甚至不可能)拿到奖牌,但奥运会应该永远记住她(他)们。正是纳萨尔们的到来,给奥林匹克精神以另外一种诠释:没有广泛参与,就没有奥运,就没有那三个“更”。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刘镇伟执导的电影《东成西就》中的主题音乐《谁是大英雄》,荒诞的剧情、搞笑的情节,单调的音乐不断重复着“谁是大英雄”,使观众对“英雄”的认识越来越迷茫。究竟谁才是大英雄——奥运会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