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塘 江
观 潮
文作者/高伟俊
要写《钱塘江观潮》此文时,我笔感羞涩,因为自古以来描写“钱塘观潮”的诗文不计其数,“钱塘观潮”的风俗已有千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已经写尽了“钱塘观潮”的美景和盛况,我还要下笔罗嗦,恐丢人现眼。但是我还是下足了勇气去写自己所观看到的“钱塘潮”,因为我写的文字是表达了我内心的“钱塘潮水”的形象,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文章也如此,同题作文数不胜数,为什么它们还可以流传下来,是因为世界之事物进入了自己的文字世界之后就成了属于自己精神世界的“物象”了,杜甫笔下的“花”“鸟”“酒”与李白笔下的“花”“鸟”“酒”等物象所蕴涵的意义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杜甫与李白本来就是两个个性不一样的人。我笔下的“钱塘潮”是我主观世界中的物象,与其他人所写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想到这,我就拿起笔敢于写此题目了。当然写此文,还因为刚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不久。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是北宋著名词人柳三变的《观海潮》中上阕的词句。据说这首词也间接引起了金兵南侵的欲望,北宋的杭州那是豪华无比,添血舐肉的野蛮少数民族那早已对宋朝垂涎三尺,虎视眈眈了。词句中“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两句直接描写了钱塘潮的壮观景色。如果生活在北宋时期,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来钱塘观潮又该是怎样的情景呢?宋代周密在其文《观潮》中这样写道:“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有,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想想那时观看钱塘潮的人亦如潮水一般前扑后拥,人山人海一般。
挤在人群里,迎着朝阳观看钱塘潮水,那是心跳与水涌的悸动时刻。一条白色的浪线缓缓从天际奔来,白线泛着银光,无声无息向岸边飞来,那是天空的划过的一队队白鹤群吗?那是一条白色的丝绸带在碧绿的海水中舞动吗?当潮水靠近岸边时,她的脚步像飞了起来,有的冲上了海滩,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有的白线沿着岸边的水泥石面飞奔而来,碰着了岸石,溅起一米多高的浪头,“轰隆”一声咆哮而去,犹如千军万马在飞奔、在撕杀、在嚎叫。记得《水浒传》里行者武松在断臂生擒方腊之后,没有接受朝廷的受封,一个人留在杭州六合塔修道成家。当他第一次听到钱塘潮水时,那奔腾嘈越的潮水如军马行来,警觉的武松竟然从庙宇中取出朴刀,怕是又有叛军来犯。当他看到是钱塘江里潮水涌来后,他竟直楞楞呆在庙宇前,一动不动地听着那汹涌的潮水声,武松是在回忆他一生的血腥军旅生涯吗,还是他已经厌倦了那血肉杀戮的生活,他真正地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安顿他那颗疲惫痛苦的心灵,那钱塘潮就是安宁他心灵的吹奏曲。
“一线潮”看后,还可以观看“回头潮”。“江妃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这是清代诗人曹溶写的《满江红-钱塘观潮》一词中的句子。我想“江妃笑,堆成雪”就是描写“回头潮”的美景的。当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著名的“回头潮”。“回头潮”最佳观点在浙江萧山南阳的赭山美女坝。如果说“一线潮”如缓缓移动莲步的少女,那“回头潮”就似强悍凶狠、野性十足的泼妇了。诗人曹溶比喻“回头潮”为妃子回头一笑,那千姿媚态让人心生怜爱之意;也许曹溶就是生活在纸醉金迷的宫廷官员,“回头潮”那海浪回头的魅力就是他心目中的美女意象。
“交叉潮”更加壮观多姿。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元代诗人仇远在其《钱塘观潮》 中写道:“一痕初见海门生,顷刻长驱作怒声。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翻背雪山倾。”那海潮如万马突围的景象如临其境一般。交叉潮在开始形成时,就是这样的让人惊心动魄。交叉线形成后,美丽的白色“十字架”在平静的海面上飘荡着、移浮着,远远望去,如仙女的飘带在翩翩起舞,也在缓缓消失。
潮生潮落这是自然的规律,月亮等天体主宰着这个美丽的现象。大自然的奥妙无穷无尽,它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无穷无尽的。观看钱塘潮后,我感悟到了人生也如潮涨潮落,你成为别人的人生观客时,别人也成为了你的人生观客。(1960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