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以“光弄影”为题发表本博作品并专访(1)
今年3月,北京一家专业摄影刊物《数码摄影》以“光弄影”为题,用6个页码刊发大鹏飞影(戚万鹏)9幅作品和专访文章。
下面是刊发的其中四幅作品和专访——

光弄影
《数码摄影》:你喜欢哪种风格的摄影作品?
戚万鹏:我拍的最多的还是纪实。我这组表现创意的影子系列作品里,就包含有很大的纪实成份。我也喜欢观念、超现实风格的摄影作品。也许是喜欢诗歌、书法和绘画的缘故,我对简洁的线条、画面的构成、诗意的光影特别感兴趣。
《数码摄影》:你关于这一题材的创作,就像是在现实生活里踮着脚尖进行的浪漫舞蹈,有幻想的成分,却掩饰不住真实的影子。这种真实也体现了摄影的本质――再有创意的摄影作品,都需要通过拍得现实中的素材来完成,要遵循现实存在的规律。
戚万鹏:这与我的记者工作经历及爱好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有关。艺术是相通的,也是超越现实并能体现作者个性的。我非常赞同克劳迪∙斯鲁本对摄影的感受――“我喜欢的照片都是既描写现实同时又超越现实'(《克劳迪∙斯鲁本:游走于他乡》)。

《数码摄影》:在现实与超现实的转换中,创意应该是实现的中间环节吧?
戚万鹏:是的。我拍的作品中,最喜欢的就是影子系列,这里有创意的成份,但都是现场一次拍摄而得,没有经过后期创意加工。绘画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去任意构造画面,而摄影特别是纪实摄影主要是在现实中通过抓拍而实现。我做过报道摄影,所以对这种直接拍出来的作品更感兴趣。但影子系列作品是我在现实中看到一种超然的东西,表现的是超现实感。
创意的体现主要是在前期构思,当然拍摄现场中也有创意,拍摄当中的创意主要体现在技术控制上,包括快速、慢速、以及光影对比和画面明暗控制等。艺术修养、感性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可让画面的构成更富有创意。

《数码摄影》:你的创作过程中关于各种创意的点,是无端幻想还是有迹可循?
戚万鹏:影子系列在拍摄之初并非一下子就想到的。最开始触动我的是有鸽子这张作品(上图)。现场拍摄是影子吸引了我,拍出来后非常喜欢,于是让几个朋友帮给起个名子,大家当时都没有想到合适的,但又都觉得作品很有意思。从这时起我便有了一个想法:拍一组影子系列。
《数码摄影》:这种“迹”在你的作品里主要是体现在对“光影”的追逐上吧。
戚万鹏:是的。
《数码摄影》:怎么拍出这个系列的?
戚万鹏:我拍摄“光影”的时间段大都选择天气晴朗的早、晚和黄昏,特别是下雨刮风后转晴的日子,这时投影、剪影、倒影、反射影等光影更会别具魅力,这时我的拍摄情绪也会大增。
我很喜欢秋季的“明朗”和光线投射的角度,它是我拍摄城市光影的最佳季节。随身带相机太重要了,因为有很多拍摄好照片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对使用的相机不挑剔,数码相机很方便实用。

《数码摄影》:光影是传统摄影的一个永恒主题,而在现代摄影中,随着后期修片、多底合成、更多方式的创作表现手段被多数人所熟练掌握,光影效果越来越不受重视了,你是如何看待摄影作品中的光与影的?
戚万鹏:摄影是什么?大家都认同的一个观点就是,摄影是用视觉的光影和内心的光影作画。画家是用笔墨做画,而摄影师是用光影来做画。精彩的摄影作品离不开光和影,摄影大师都是光影大师。
《数码摄影》:在视觉传达的美学范畴里,光与影都是用来塑造、表现物象体积、立体感的重要元素,而在你的作品里,却赋予光影本身以意义,将其引向了新的层面,这算是你作品中创意的“关键点”了吧?
戚万鹏:每个摄影师可能都会拍一些表现光影的作品,但影子系列的每一幅作品,我都是在有意突出光影的效果,光影感不强的场景一般不会去拍。
(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