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运河--灵渠

标签:
桂林兴安灵渠大小天平铧嘴湘江漓江旅游 |
分类: 我的桂林(摄影) |
灵渠位于桂林市东北六十六公里的兴安县城边,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全长37.4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
灵渠也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这是人们对灵渠的评价。
“大小天平”坝又称铧堤,是建筑在湘江中的一座滚水堤坝。大小天平石呈“人”字形,左为大天平石堤,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往湘江;右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往漓江。因其能“称水高下,恰如其分”故取名“天平”。两天平夹角108度(红线处)。
鱼鳞坝的目的是用来加固整个大坝,使河中夹杂的泥沙渗入到石块的每个缝隙中间,年代越久,水越大,整个大坝就会冲压得越紧密,由于水的冲压,使得石块间越挤越牢固。
“天平”滚水坝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科学的构造才能经受得住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而稳若磐石,它是灵渠的精华工程,其巧妙的设计,精当的构造,堪称当世一绝。
铧嘴筑在分水塘中、大小天平之前。主体高约6米,建造时以长石叠砌四周,中间用砂卵石回填而成,是将7分水流入湘江,3分水流入漓江的分水石堤。它形如犁铧,呈不等边的四边形,两条近似平行的南北边堤,分别为73、43米,和23米,形成北偏东60度锐角.....
北渠是为解决通航问题而建造的。由于大小天平的建造隔断了湘江,船只无法通行,于是开凿了与湘江故道平行的北渠,4公里后仍回归到湘江故道......
在大小天平交汇处回头看看刚才走过来的小天平......箭头之处是湘江故道
被小天平拦截的水流向南渠的第一道陡门。此陡门有“天下第一陡”之称。“陡门”即船闸,因为是在渠道很陡峭的位置设置这样的闸门,所以叫陡门。每当枯水之季,船来时,便把船闸关上,水涨船高,到一定程度再打开船闸,船就可以顺水而下,它便起到抬高水位,蓄水通航的作用。南渠上共有青条石砌成的半圆形或椭圆形的陡门36座,是唐代桂管观察使李渤创建于宝历元年(825年)。后经历朝历代不断改进,现存的陡门都经过清代重建,但其形式与唐代系一脉相承。灵渠的陡门早于巴拿马运河的船闸上千年,是世界船闸之祖......
被大天平分水后的北渠前行4公里后,又回到湘江;小天平的水则经过陡门小桥来到南渠,后流到漓江.....
南渠一侧与湘江故道之间筑有秦堤,长3.7公里,用青石砌筑,可防南渠水回流到湘江,也可拦阻湘江洪水冲击南渠......
秦堤上有一尊大石,被称为“飞来石”,传说是从遥远的四川峨眉山飞来一块巨石,其实它就是离堆.....
泄水天平建于渠道上,南渠二处,北渠一处,可补大小天平之不足,在渠道内二次泄洪到湘江,以保渠堤和下游的安全.....
水街是指古灵渠流经兴安县城的南北两岸,全长980米。因为它依灵渠水而成街,所以人们叫它水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