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

标签:
健康彭时雨苏昊明朱小宝坤鹤百草堂 |
分类: 百草中药 |

古代医家中,最善于用熟地的是明朝著名医家张景岳,所以人称“张熟地”,他对熟地的论述非常到位:“凡诸真阴亏损者,有为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扑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阳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
记得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感冒引发的鼻窦炎拖了好长时间没好,回家我妈带我去打了一支曲安奈德强效激素,导致次月的月经淋漓不止,吃了许多中药效果不显,前后拖了一个月多,整个人的感觉十分虚耗难受,有时出汗不止,心慌心悸,甚至越来越无法睡觉,烦躁不安,医院实习的忙碌更加重病情,头晕眼花……自己给自己扎针也不灵了,对中医的学习还处于一个比较懵圈的状态,后来机缘巧合下找到学校的一位老师看病,开了两次方子,基本把月经淋漓不尽的问题控制住了,继而陆续调理了一个多月,身体逐渐好转,刚开始方子里基本都是重用熟地,四物汤的一个加减,当时大量的失血导致的精血受损,阴虚而真气散失,熟地味甘而能缓急,阴虚刚急时可以用熟地,养阴填精。
曾经阅读《未刻本叶氏医案》感到叶天士非常熟悉景岳用熟地的旨意,本书医案大约有千余首,用熟地者就有近二百。在近200个医案中,除了人们熟悉的温肾添精养血外,还有一些医者少用甚至不用的例子。如咳嗽痰多、气道、音嘶、喘闷、短气,尤其伴有外感的,方中多用熟地。但后世医家如徐灵胎等,遇此多以宜散为主,认为熟地滋腻恋邪,这对后世影响较大。叶天士治咳嗽喜用熟地、麦冬、沙参、天冬,五味子等,但并不排斥用桑叶、川贝、杏仁、橘皮、天花粉、桔梗、旋覆花、射干、枇杷叶等宣散之品,用熟地、麦沙等治咳嗽,大多数有阴伤或肾阴不足的一面,他是从治本入手,张景岳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重,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
叶氏与众不同的除厂用熟地治咳嗽外,还以熟地治痢疾,食下肢胀,饥则尤甚,腹泻渐有腹胀、小溲不利,痰邪气阻脘闷,嘈杂中院刺痛,肠红日久,头旋、便溏,格不能食,大便溏泄者。他用熟地还有一个发人深思之处是在近二百个医案中,没有用砂仁相佐。
浙江省有一位中医叫金美亚,经多年实践,改用苍术与熟地同捣,效果则更胜一筹,他认为,砂仁虽能芳香醒脾、然运脾之力远不及苍术。血亏阴虚之人,中运必弱,如代之以苍术与熟地同捣,乃使熟地补血滋阴而不碍中焦之运化。熟地与苍术的配比,一般是3:1~2:1,视具体病症和患者素质而定。而砂仁拌熟地是晚清盂河学说的经验,至今还有很多药学专书在熟地条下标明,可见其对后世极有影响。叶氏则反其道而行之,是证其深谙熟地之性,称得上延续景岳之学的典范。
前一篇:【朱小宝医案记录】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