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暑湿”当令要当心

(2016-07-05 15:57:32)
标签:

健康

坤鹤百草堂

中药

分类: 中医知识
“暑湿”当令要当心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曰:“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进入夏至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地面的水湿上蒸,空气中弥漫出高温之下的湿闷感,人体会感觉到身体乏力、困怠、打不起精神、头晕心烦、不想吃饭等症状,此类表现即可能是属于暑湿病症了,俗语又称为“疰夏”。
 
       “暑湿”是个什么东东
       什么是暑湿?中医把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但当这六种气候变化太过,并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系列影响时,就变成中医所说的“六淫”了,通俗讲就是六种致病邪气。
       暑湿就是暑邪、湿邪这两种邪气的合称。清代名医王孟英认为“暑即是热”,二者同属于阳邪,容易伤及人体的津液,常暑热并称,但“暑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长夏之季,也就是7-8月份,而热邪则四时皆有。一般情况下暑邪最容易夹杂湿邪。
       “暑湿”咋钻入人体的
       那究竟暑湿之邪是怎么侵袭人体的呢? 一般来说,外界六淫对人体的侵袭离不开两条途径:
       一是通过皮肤腠理。而夏季的气候特点即决定人们容易罹患暑湿病症。因为夏季气候炎热而又多雨,不仅地表温度高,而且相对湿度也增加,人体为适应外界的这种暑热的气候特点,其体表的皮毛腠理多处于疏松舒张的状态,尤其是在大汗淋漓的情况之下,若对着空调凉风直接吹人体肌表,就  容易使得暑热之邪以及湿邪直接侵袭到人体内。
       二是通过口鼻而入。夏季高温天气,暑湿之邪通过口鼻而入,直接侵袭人体中上二焦,暑热之邪煎灼肺胃津液,湿邪困阻中焦脾胃,轻则出现口渴、身重如裹、食欲下降,重则出现头目眩晕、神昏等症状。
       此外,夏季人们往往喜欢贪凉饮冷,餐桌上总离不开冰镇饮料、啤酒、西瓜等偏寒凉的饮食,导致人体内的脾胃阳气受损,中医认为人体的饮食水谷的运化离不开脾,但若脾阳受损,则易出现脾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人体出现水湿停聚表现为胃腕部的胀满痞闷感,甚则出现大便不成形、水样便等情况。
       脾胃虚弱的人易招“暑湿”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认识到了同是在暑热夹湿的夏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出现暑湿病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取决于人体自身体质的强弱。人体脾胃虚弱又夹有痰热之邪的患者最易感染暑湿。这一类人就是中医所讲的“耐冬不耐夏”,夏季的“桑拿天”会令其一系列身体不适的症状进一步加重。 
       简单习惯教你轻松防暑湿
       晨起不要喝凉白开。夏季人体体内的阳气通过大量的汗液易耗散于外,而真正体内阳气是相对不足的,古人云“春夏养阳”,即是告诫我们要护好人体体内的阳气,晨起时也不要一杯凉白开去浇灭初升的阳气。
       多吃姜食。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养生诀窍就是“不撤姜食”,更有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因为现在人由于贪凉,脾胃多虚寒,吃点姜,暖胃祛湿,道理就在于此。平时做菜肴时可以放一些姜末,也可以把姜汁拌到米饭里,做成姜汁米饭,米饭护胃,姜汁驱寒,二者相得益彰。
       另外,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容易出现烦躁、着急上火等情绪变化,尤其是平素就爱生气的人,素体气机运行不通畅,在夏季就更容易出现气郁化火、化热的表现,甚至影响到人体的消化功能,出现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的紊乱,人体水湿的停聚。所以炎热的夏天,注意防暑,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拥有一颗良好的心情对避开暑湿之邪的侵袭都非常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