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之由

(2014-07-21 11:36:02)
标签:

坤鹤百草堂

李玉宾

中药

分类: 《李玉宾传统中医师承班》
                                                                                                                   1+1+1>3
                                                                                                                                  ——题记
   中医药为什么会有方剂的存在?方剂究竟在干什么?
    记得本科时,药化老师如此解释中药药方:中药中很多药有副作用,一个药(主药)用了以后就需要一个药平衡它的副作用,然后再用另一味药平衡这味药的副作用,以此类推。可这个解释听起来就很奇怪啊。
    方剂书里面是这么解释的,可以通过“七情”(其中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药效,缓解副作用,增加作用时间等,就是完成最好的药效。这就是我为什么我觉得中医更像艺术,大家都知道绘画的目的是为了画出更好的画,可是目的和真的去画根本就是两回事儿。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说纯粹是为了“故弄玄虚”,就是让你不知道里面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或是古人也不知道,所以煮成一锅瞎碰。对于这样的说法,我只能说“呵呵”了。
    有一段时间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用一种类似坐标的东西进行标度,以便使方剂更加直观。对人体的偏离情况和药物的偏性情况进行不同象限的度量,然后就可以最后用一个是否纠偏的标准对方剂进行衡量。【后来看到一些资料,发现维吾尔族的医学理论中有类似的做法,维医用医学思想阐述了人的生、老、病、死与自然界四要素(火、气、水、土)及人体气质、体液(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黑胆质)的平衡有著密切的关系,药物学说包括草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药物性味(将药性分为干、热、湿、寒及干热,湿热、湿寒、干寒,并将药物性味分1、2、3、4级)、矫正药、代用药等。不过这样的分级跟我所想不大一样。】可以想象我是怎么把自己带沟里去的。生命体维度之多和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我大脑的计算能力,而且随着思考的深入,发现很多东西是根本无法度量的。好吧,此路不通。
    李玉宾老师师承班的药象课开始以后,随着课程的深入,慢慢地我对药方的理解开始一种新的尝试。一个画家,为了表达自己心中所想,自然而然地知道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线条能够让自己的情绪完美释放,传递给别人;一个音乐家,也自然而然地知道什么样的音符、什么样的乐器能够勾勒出心中那个或美好、或悲伤、或愤怒的场景;一个大师级的厨师,用最简单的食材、最简单的原料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出最好的食物。而这一切,靠的不过是精准的认识和别具匠心的配合。适合的事物放在适合的位置上,在适合的条件下发挥最大的效用,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做起来却需要建立在很多素质和能力之上。如果说我们的目标不是一份满意的作品,而是一个鲜活生命的时候,这根本就是在选拔最好的精英。难怪《黄帝内经》会多次强调:“非其真勿受,非其人勿传”。也难怪古人会把治病和治国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现在社会,团队的重要性慢慢凸现。连美剧里的英雄也从“孤胆英雄”变成了一个个的英雄小组,而且小组里的人各有各的职能,缺一不可。也许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更便于我们理解方剂中那些“1+1+1>3”的药材配合。不过,还是那句话,理解是一回事儿,达到则是另外一回事儿。但我们既然已经看到了山顶的美景,也发现了上山的路,至于怎么上山就需要同学们各显神通、各尽其能、各自修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