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夏: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四川产量最大。野生半夏每年阴历五月根茎长成,时间正当夏之半,这就是半夏名字由来。半夏不耐热,夏天就枯萎了。半夏喜欢生长在比较潮湿阴暗的地方,一句话,就是半夏喜湿耐旱怕阳光。民间也把半夏叫做蝎子草,因为它的花长了一条长长的尾巴。半夏的球状根茎洗净了很漂亮,白白的、圆圆的,晶莹剔透,所以《神农本草经》把半夏叫水玉。新鲜半夏切开后,会有一些滑滑的粘液,这些粘液刺激性很大,会引起咽喉部的水肿疼痛,严重的会导致呼吸窒息。说明生半夏毒性很大。不过也就是半夏的这股辛烈之性,使它具有很好的温化痰浊的作用。这是因为半夏对中土的湿气粘浊,天然地就有很好的固摄作用;而辛烈之性,则很好地温化湿气。所以,半夏化痰湿,就是把湿浊聚在一起,再加以温化。半夏和生姜可以互补,从而达到很好的化痰效果。同时,生半夏中毒,也可以用大量的生姜来解救。生半夏毒性较大,现在的人几乎不敢用了,所以临床上半夏多炮制入药,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炮制后的半夏,对中焦湿气不是很重的情况,用的量稍微大一些,也有一些化痰效果。但是如果痰浊粘滞,制半夏几乎没有效果,必须用生半夏。《神农班草经》云:“半夏,味辛,平。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