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搜狐健康频道》转发了《北京青年报》一篇“京医保定点医院将不再限选4家,1700家医院随意去”的文章,据文章介绍,这意味着,随着社保卡的投入使用,目前医疗参保人员可选择的定点医疗机构仅为4家的现状将得到改变,全市1700多家定点医保医院都可以成为你的“定点医疗机构”,可以随意选择一家持卡看病。
这次北京增加医保定点医院的举措,给全国其它城市带了一个好头,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医疗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有人说这次北京大规模地增加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也是打破医疗资源垄断的一项破冰之举,这话赞同。
当我们谈到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时候,一般都会从医疗高科技人才上及高新诊疗技术设备上配置不公平上来看,其实医疗资源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面向社会的所有医疗机构,以及医药、医技人员和医疗设施设备等等都属于医疗资源范畴。
从另一个方面看,相对于医疗机构赖以生存的就是有能够保证生存下去的病人来看病,而病人对医院来说也属于生存资源。
而以往老百姓之所以看病贵,看病难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病人大量聚集到大型医院,一方面加重了大医院的负荷,也给门诊票贩子们一个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型医院长期严重吃不饱,病人资源匮乏,加重了乱收费现象,很多医院自然只能靠出售药品来维持生存。
造成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局面,除了政策性因素,还有一点就是医保人群长期被少数医院垄断,而医保垄断的结果,必然导致参保城镇居民舍近求远就医,必然导致无论大病小病,仍是一窝蜂往大医院里冲,往有限的几个定点医院跑,往专家门诊里挤。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都大量的采用,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绝对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另一方面医疗保障覆盖率却远远落后于其他一些国家,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
这次北京市有原来的只能限制选择四家医保定点医院,一下子增加到1700家医疗机构,这不能不说是向新的医改迈出来一大步,也是把医保定点医院由少数医院垄断向着社区医院迈进了一大步,一方面方便了群众看病,另一方面也盘活了一些不景气的医疗机构。
所以,若是真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还得借鉴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国家的经验,包括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形成,在医保定点医院数量上更加放开,行政主管部门的准入制度、医疗保险部门的专业监管,是从制度与机制上实现“疗效相同取其廉”的有效途径。
所以在医疗改革上,这次北京增加医保定点医院的举措值得借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