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的屠城事件为何格外多?
(2016-05-20 08:48:33)
标签:
时评文化 |
《东史郎日记》更有这样一段话:
“现在,只要是支那人,士兵们杀起来毫不手软,没有半点踌躇。用刺刀杀人比杀一只鸡还容易。在他们看来支那人的尸体还不抵一头死猪。”
而最令屠夫得意的,是被屠者的表现,大多选择不反抗而跪着等死。
在大屠杀的日记中,“引颈就戮”的记录太多了,上千名中国被俘者,只用几条长绳大致那么一牵,就老老实实地被几个侵略兵押到江边杀光;被活埋者遵从刽子手的意志先为同伴、后为自己挖好了坟墓——这是何等令屠夫们感到“省事”的对手!
无需讳言,在大屠杀中那些奉命挖坑活埋同胞及自己,还有跪着等死的华夏男人,早已泯灭了血性。从古至今,中国的一些国学家总是在讲:中华文化有极大的包容性,讲中庸之道,提倡“和为贵”,不提倡“硬碰硬”。然而,“和文化”就一定以失去血性为代价吗?中国道家推崇阴柔功夫,盛赞舌头的不朽,但没有牙齿的口腔,徒有舌头又能干什么呢?当“和文化”异化为“雌化”,汉魂失去了“铁”和“血”,则华夏民族无论人数如何之多,都是毫无反抗力的“土豆”与“羔羊”。这样的民族,如何能令独夫强盗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前一篇:为兰州警方“打屁股”由衷点个赞
后一篇:要关心警察打事 把追责进行到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