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图时代更需要文字的力量

(2011-09-23 08:37:37)
标签:

黑体

逻辑思维能力

文字

尼尔·波兹曼

感官刺激

杂谈

   

    在一个媒介发达的时代,不少人觉得,图片才是传播的王道。高速的时代应有高速的传播,文字的制作、流传,自然都是越简越好,因为没有人愿意阅读长篇大论。 

 

 

    文字退居次席,果真是值得庆贺的事吗?就知识的传播而言,就未必正确。因为,我们付诸报纸、杂志、书籍、网络上的文字,并非仅仅只是为了传递消息,至少在潜移默化之中,它们还肩负着辨析事理、论说公道、传递知识、弘扬精神的功能,这些无疑都需要文字的积极参与才能达成。

 

 

  每一种对方便的礼赞,都需要警惕它是否只是懒惰的借口。图片更多依赖于形象思维,文字更多依赖于逻辑思维,当人们过于追求直观的形象感受时,长期以来培养形成的逻辑思维能力,会不会受到损害?更重要的是,人们培养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是不是也会随之被忽视、被边缘化?

 

 

  在几十年前,电视媒体的流行,带来平面化、娱乐化趋向。对此,美国人尼尔·波兹曼表达了自己的忧思:“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面目表现出来。”这种泛娱乐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拒绝思考、拒绝承担,甚至拒绝意义——而文字恰恰是表达思考、承载意义的最佳载体。人们疏远了文字,是否正预示着泛娱乐化潮流的大行其道?

 

 

  如果文化变成一场滑稽戏,那必将带来文化的枯萎。当人们被淹没在平面、繁琐的事物之中,依赖感官的刺激,追逐简单的娱乐,为技术带来的变化沾沾自喜,可能走向的却是反面。

 

 

  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是好事,但是过多的“技术依赖”、感官刺激却未必值得庆贺。一些本应保留复杂与深刻的东西,比如文字,在技术面前一简再简,最后成为屏幕的点缀、图片的补白,这是令人担忧的。因此,与其急着为读图时代振臂欢呼,不如先看看这个潮流会带来什么。毕竟,随波逐流是很容易的,而我们更需关注的,则是这潮流将把我们带往何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最孤独的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