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品牌之痛
(2010-01-11 13:50:37)
标签:
品牌营销战略白酒行业定位趋势小刀传播心智杂谈亚健康咨询专业 |
分类: 品牌传播与管理 |
现在是一个品牌时代了,消费者选择品牌的时代。我们的企业很多都感受到了,尽管有很多企业不是很明白,但他们可以模糊地给我们说,我要做品牌。行业内就更不用说了,我们言必称给客户做品牌,并且我们有让人眼花缭乱的专业工具。可结果呢?
企业正在承载品牌之痛,品牌缺失之痛,和因为品牌求索而被骗被宰之痛。
因为赢得市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我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比如产品,比如渠道经销商,比如组织管理以及政府关系等等,但哪一个角度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呢?其实回到问题的根本,我们提供什么商品或服务,然后被消费者选择,持续的选择!
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对趋势的判断,奈斯比特的《定见未来》为一本经典。品牌要有这种洞察力,每一个行业几乎都是在趋势上崛起,但我们也承认,不是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能够看到未来,这就需要我们适应变化,品牌具有成长性,曾经的很多流行今天都成为古董,复古同样是一种适应变化的措施。很多文化正式具有这个特点,比如西方的圣经,我们的《论语》国学,常学常新与时俱进,但原则的东西应该很早就被人类的祖宗所发现,正可谓,道可道,非常道。品牌是消费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持续的动力。为什么孙悟空打不过米老鼠?
其次,对流行文化的诠释和表达,不是要追逐流行,而是要知道现代人在想什么。比如中国白酒都在讲文化,但讲的都是很多年前,很多万年前,这难道就是文化的作用?很多所谓的文化成果更多的是在考古领域的巨大成就,但和现代人已经相去甚远了。河北沧州出了一个“小刀”,一改人们喜闻乐见的红啊福啊什么的包装,上来弄了一个黑白配,死人丧事的颜色,可是怎么样?为数不多低端白酒品牌“小刀”长大了,喝小刀成大器。看看他们的海报,那种酷毙了的样子,真的有符合白酒的另一个大问题的答案,如何年轻化?这就是一个对流行进行诠释的例子。还有中华立领,如此中式的服装,为什么“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而不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呢?消费文化是人们分类的标签,个性不可或缺,而某种个性的确定恰恰是定位的不谋而合。正如现在不看有没有文化而看有没有钱,穿的是不是“名牌”。功能性已经很弱,而情感性超强。
更多的白酒企业正在进入混乱的营销时代,被产品线俘虏,被渠道俘虏,少数的正在开创品牌未来。你要成为少数还是要做正确的大多数?
我尊重专业,但我更尊重生活,我们应该忘掉所谓的专业,从生活和生意的本质出发,这是我一贯的原则。但行业内一上来就是全国行业的分析,格局的判断,那我问你,你的数据全吗?你真的对行业的很多资料解读过吗?从思路的角度来讲,没错,逻辑也清楚。可是过程和结果呢?多少个企业都在这样分析,结论怎么就那么大的区别呢?因为专业的熟练工的价值不敢恭维。一个不懂爱的人如何让爱赋予产品?一个不懂人生五味杂陈的人,又如何把感动注入品牌?而很多时候耐克可口等品牌确实承担了生活中的某种情感,是如此的鲜明而触动心灵。
有没有想过先做好自己的事情?试问,刘邦成为大汉的开国皇帝,是分析出来的吗?刘备卖草鞋的三分天下,是定位出来的吗?正如我们经常争论的战略之于企业的重要性。看看那些创业的企业家之初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舍弃了企业营销的本质,而被战略蒙蔽。当然这样来讲也不是否认战略的关键作用,只是阶段不同战略迥异。所谓量体裁衣而非削足适履。所以更多的企业,只要不是领导梯队的就要很好的挖掘造反文化,看看造反需要什么精神!
路长全说营销没有真相,从传播的角度上讲,这是一条真理。消费者的认知有时候很简单,但并不等于不深刻。消费者不关心你的企业如何,他只关心他选择的产品如何。这更说明我们不能蒙骗消费者,但要找到和消费者沟通的恰当方式,所以我们应该做好产品的基础上,在传播上做足文章。从需求出发的产品是唯一的战略。品牌让消费者的选择变得简单,预先占有消费者心智。我们需要考虑,我们在消费者心智上做了多少工夫?
我承认企业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时候可能是渠道上需要更多措施,但更多时候,根本的问题往往是品牌成长。尤其在同质化的时代,品牌传播是个根本。而传播做的好的,往往跟的上消费者的需求趋势,因为沟通的过程企业收获的更多,良性的变化也越多。互相培育,种子长成大树。
不拿品牌说事,是太不专业了;拿品牌说事,不做品牌的事情,太不地道或者太忽悠人或者南郭先生而已。企业的品牌之痛如人之亚健康,不去看医生可能自己好的更快,只要你热爱生活,锻炼身体,注意饮食,但看错了医生,首先把你吓个半死,然后开的药吃个半死,医药费又让你心痛个半死。。。。。。
为了品牌简单之道!止治企业品牌之痛,路漫漫我将上下而求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