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结缘”而“幸福”,因“幸福”而“分手”
(2023-04-17 20:47:12)| 分类: 工作感悟 |
因“结缘”而“幸福”,因“幸福”而“分手”
----我和《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不为人知的故事
1996年12月,当时的我正在读大二,记不得起当时是几号了,但这一天注定会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因为这一天《中国学校体育》(以下简称《学体》)杂志向我“飞来了”。从此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我的教育生涯增光添彩。
一、人生中的第一本《学体》杂志
我毕业了,当拿到第一笔工资后,我就预留出了订阅《学体》杂志的订刊费用,到订阅杂志的时候到学校附近的邮局订阅了我人生中第一套属于我自己的杂志----《学体》,当拿着订单走出邮局时,我感觉到天更蓝了、心情更愉悦了,蹦蹦跳跳地回到学校,等待第一期杂志到来的日子也是快乐的,但哈尔滨的邮局可能距离北京太远了吧?1999年1月已经过去了,但我的杂志怎么还没到呢?拿出订单一看是双月刊,单月的月底出版,邮寄到读者手中要到双月的中下旬,让我又多等了近一个月。1999年2月28号临近下班时我收到杂志,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书已经变得弯曲直不起腰了(因为一本16开的书被装到一个小信封中需要对折方能装进信封中。)我来不及管这些,翻开书开始阅读,一口气读完全部内容,仔细品品好像什么都没有记住。拿回家继续挑灯夜读,也正是这次挑灯夜读让我逐渐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且一直坚持到现在,因与《学体》杂志“结缘”而变得“幸福”。
二、第一次向《学体》杂志投稿
2000年8月,因工作调动,我来到浙江宁波一所民办学校---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任教,每天翻阅杂志,看到很多一线教师的文章在杂志中刊登出来,感觉到很了不起啊!于是就尝试着写教学感悟,并壮大自己的胆子向杂志投递了第一篇稿件,稿件的大致内容是关于游泳教学的内容,是手写稿信封邮寄给编辑部。投递完稿件还想没事了一样,就是等不到编辑部的回信,6给月后的一天,我到学校收发室看到编辑部给我的修改意见的回信,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修改时间,因为这封信是在5个月前邮寄给我的,我的第一篇投稿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有等待、有期盼、有遗憾。正是这些等待与期盼让我变得更加努力,也是这些遗憾在我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这些希望的种子已经在我的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了,且十分丰厚。
三、第一篇发表在《学体》杂志上的文章
论文《互动教研求实效,共同发展促提高》发表在《学体》2005年第1期中(这时《学体》杂志还是双月刊),这是我在《学体》杂志上发表的处女作,说是处女作还有些不妥,因为这篇文章我是第二作者,这是“王兴发”三个字第一次变成铅字印在《学体》杂志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文章是《换位思考---我的为师之道》发表在《学体》2005年第5期中。正是这篇文章的发表,给足了我信心,也将多年来阅读杂志的收获变成了铅字印在杂志上,正如这篇文章的题目---我的为师之道一样,我好像一下子找到写作之道,由第1篇增长到第10篇、第20篇、第30篇、第40、第50篇、第60篇、第70篇……篇数还在增长中,因为我还没有停下撰写教学感悟的脚步。
四、第一次为《学体》杂志服务
2008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我没有在《学体》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但我一直在坚持撰写博客,随着撰写的博文增多和《学体》杂志开设《学体博客圈》,我的博客加入了《学体博客圈》中,和全国各地写博客的体育教师爱好者们一起在圈中交流研讨,我的发言频率逐渐增加,精彩博文逐渐增多、留言评论得到更多老师的认同,被编辑选为博客圈博主,负责推荐“精彩博文”给杂志社编辑,并给精彩博文写评论,评论最多的博文会择优刊登在《学体》杂志中。随着《学体博客圈》的壮大和杂志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杂志中专门开辟“精彩博文”栏目,由我负责从每月的精彩博文中挑选3到5篇,写好推荐理由发给编辑老师,择优刊登在当月杂志上。也因此种举措让《学体博客圈》迅速壮大。我的写作水平也随着提升,提升的原因是我每天地十分认真地阅读《学体博客圈》中的每一篇博文,向全国各地一线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地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丰富了我的体育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让我的公开课得到更多老师、专家们的认可,也让我的论文发表篇数逐渐增加。
五、第一次参与“一线话题”栏目审稿
时间来到2010年,《学体博客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平台的迁移,“丢失”了很多博主,我也从负者管理博客圈推荐精彩博文被编辑老师推荐到“一线话题”栏目负者审理稿件(此时杂志不再开设精彩博文栏目),就是大家常说的社外编辑,和山东、河北的老师一起负责“一线话题”杂志的投稿文章初审工作,认真研读投稿文章并写出审理意见,汇总后发给《学体》编辑。直到2014年才结束“一线话题”栏目的审稿工作。在这段审稿经历中,让我的写作水平再次提高,一线话题的投稿文章都是来源于一线的体育教师,文章一般都是写教学方法、策略、手段的,我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后提升的不仅仅是视野,更是教法、学法的积累,让我的课堂教学变得有趣而高效,学生更加喜欢,幸福指数倍增,让我逐渐从一名普通的老师变成优秀的老师(此处有点凡尔赛)。
六、第一次参与“教学实践”栏目审稿
时间来到2014年九月,随着我审理稿件篇数的增多,撰写评审意见针对性强、修改意见中肯有效等特点,被杂志社编辑调到“教学实践”栏目审理稿件,并负责一个小组的稿件下载、分发、审理意见汇总,再转发给杂志社编辑。一直做到2018年,因自己的工作实在太忙了,就和编辑老师提出不要继续审理稿件了,编辑老师没有同意,让我只负责一组的稿件审理,不负责每月稿件的下载、汇总、分发等工作。这样的审稿经历了大概1年的实践,也就是2019年再次被编辑老师分配负责一个组的稿件下载、汇总、分发审理的工作,也就是担任一个审稿小组的组长。持续了大概半年时间,另一个组的组长有其它工作,我把两个租的工作都接下来,也就意味着每个月的月底都需要下载稿件、汇总稿件、下发稿件、稿件审理意见再次汇总,粗略地计算一篇文章汇总好审理意见交给杂志社编辑要点击鼠标25次,每个月平均有审理稿件80篇左右。这样的工作持续到2023年2月份结束,将84篇审理稿件意见汇总好发给编辑老师,正式结束和学体杂志审稿的故事。
七、因“幸福”而结束
15年的为《学体》杂志服务、15年陪伴《学体》杂志的发展,见证了《学体》杂志的每一点变化,我这个《学体》杂志的“三朝元老”也得到《学体》杂志的厚爱,让我的科研之路、教学之路、成长之路变得丰富多彩且有收获,感谢《学体》杂志的陪伴。
2023年2月27日,这一晚是值得记忆的,却是不堪回首的。因为这一天晚上我参加了《体育教学》杂志组织的关于“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研讨活动,我连麦并发言1分34秒,也正是这1分34秒的发言,《学体》杂志的编辑老师正式通知我以后《学体》杂志“教学实践”栏目的稿件不用我继续审理了。我和相伴15年的《学体》杂志的社外审稿工作正式宣告结束。
感谢幸福,因“结缘”而“幸福”,因“幸福”而“分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