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培训感悟 |
流程式评课之四:曲线运球的练习方法1
9月22日应江北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汤老师邀请,来到学校学习交流,连续聆听了四位年轻教师的体育课,最年轻的一位上课教师任职还没有满月,还有两位是刚刚满一年的老师,教龄最长的也只有8年,4位教师的课堂各有特色,让我不枉此行。
由于都是年轻教师,就不用主题式评课了,直接用流程式评课,直接把课的各个阶段的好提出来让老师继续发扬光大,不好的指出并给出建设性修改完善的意见,让老师能有所感悟与提升。
第四节课是只有满1年教龄的方老师,一年前听过方老师的课,而一年后再次听方老师的课明显感觉到进步、成熟、高效很多,对省纲要理念有一定的理解,在实践中有所运用。课的基本流程如下:
1.正式上课开始前,和学生交流,将课中的要求,很清晰、简洁明了的交代给学生,并问学生是否听明白,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证明是真的听清楚了、听明白了。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有一个回音,老师能清楚的明白每一个学生是不是都听清了老师所说的话,这种师生间的回音,是借班上课所必须的。课前的这种交流不仅仅是在上公开课时需要,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也要这样做,这一点方老师做得非常好,一定要坚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将要求的语言变得更加简洁、明了、有趣,这也是师生第一次见面时,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的途径之一。
2.准备活动时方老师带领同学沿着场地线跑,并利用场地内设置好的器材直线跑、曲线跑,这种带领学生跑步的方式,合理的利用了场地上的线和器材,让学生在慢跑的过程中,感受到路线的变化,也是为主教材曲线运球中的曲线做好一定的准备,这种设计让学生感觉到新颖好玩、有趣,也让听课老师感觉到流畅、美观。
3.准备活动结束后,方老师让所有学生用标准的运球姿势做原地运球学生运球的过程中,王老师说,123变换姿势123变换姿势,这种练习方法学生十分喜欢【优化:变化不要过于频繁,可以连续运球10秒钟或者是10次、20次变化一次,将变化的频率降低,增加每次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4.在教师示范的环节建议,让前两排的学生原地蹲下,也就是单膝跪地,在教学过程中,方老师强调曲线运球时要变相、换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变相和换手,这个教材就增加了难度,换手动作可以有,但要考虑到时机,在课的哪一个阶段可以出现换手。【优化:先让学生原地运球,原地左右手运球、原地高低运球,再由原地运球过渡到曲线运球,反复的做曲线运球,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学生慢走曲线运球、目的是为了了解熟悉曲线运球的路线,快走曲线运球、慢跑曲线运球、快速曲线运球,每一种运球方式,可以练习两到三次,但是一定要以曲线运球为主,因为这是这一节课的单一身体练习,也就是主要教学内容】。
5.分组练习时,方老师让第一排同学曲线运球出去,再曲线运球回来,第二组再出发,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一排同学在运球,其他三排持球原地等【优化:第一排同学曲线运球出,再曲线运球回,此时第二、三、四排同学原地运球,左右手运球、高低运球都可以,增加练习密度;还可以第一排曲线运球到对面不回来,第二排继续运球,运到一定的距离后,第三排出发、第三排运到一定的距离后,第四排出发,四排都到对面后,向后转,再继续从第一排开始运过去,反复练习,这样运动量将大大提高,练习的次数多了,便于对曲线运球技术动作的掌握】。
6.本节课提炼出来的教材三个一:分别为单一身体练习,就是曲线运球,组合练习:原地运球加曲线运球,游戏或比赛:曲线运球接力赛,四人一组看哪一组先完成,反复练习三到四次。
7.在课的体能练习阶段,方老师用专项的体能练习,再看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游戏或比赛阶段,可以将体能练习增加进去,如曲线运球出,到终点后,抱球快速跑回,反复练习三到五次,既巩固提高了曲线运球技术动作,又增加了体能练习,这样就可以不用单独拿出一段时间来进行体能练习了。还可以有更多的变化如曲线运球出,直线运球回等。
方老师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十分流畅,步骤清晰,教法有效,练习效果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一些地方继续优化,让课堂更科学、合理、高效。如上面评课中提到的几点!
建议:继续研读和落实省纲要中的教材三个一、一堂课的基本要求。1.熟读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一书;
2.熟读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标准解读两本书。
3.将本节课重新进行设计,并写出来,再进行课堂实践;
4.把本次课的前期准备情况、上课感受、课后感受,写出来,留作纪念!也许以后写文章会用到。
5.抓好日常体育课的教学和管理,逐渐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学会反思,纪录反思,让自己逐渐变得强大!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不具有代表性,请酌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