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培训感悟 |
“问学杯”艺体专场听课之二
一年一次的问学杯因为疫情一推再推,今天终于开始了,今天上午是艺体专场,共有4节课,分别是第一节初中体育、第二节小学体育、第三节小学音乐、第四节小学美术。第二节小学体育课:上课教师是徒弟久乐,上课内容水平二四年级《侧向助跑跳跃的动作方法:侧向助跑跳高》。
教学过程:
1.四列横队讲解要求;
2.两人一根塑料棒练习单双脚跳、跳起来双脚依次踢杆;
3.二人一组原地侧向跳过横杆;
4.助跑连续跳过两个横杆;
5.分不同高度挑战赛;
6.合作放松。
从流程看优化:
1.四列横队讲解要求【本次集合速度快、讲解比较清晰明了。但集合讲解位置有些偏台,可以在篮球场的中间进行讲解,便于接下来学生分组练习和评委的看课舒服,讲解时的语调可以再高一些、平仄再分明一些,让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有震撼吸引住学生的心。】
2.两人一根塑料棒练习单双脚跳、跳起来双脚依次踢杆【这个环节设计得非常巧妙,二人合作利用移动的塑料棒练习跳跃动作,发展跳跃能力和合作意识;这个环节给我的感觉很棒,要是可以再拉长一点练习时间效果会更好,可以在双脚跳的基础上增加单脚跳、速度快与慢结合的跳,也就是持塑料棒的学生将晃动棒的速度有规律性变化和无规律变化结合,给学生更多的发展跳跃能力的时间和机会,也为接下来的助跑跳跃奠定基础。】
3.二人一组原地侧向跳过横杆(单一动作)【和2中的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合作一样,改变了练习内容,一再强调双脚依次过杆,并明确持竿的方向和高度。让学生有目标的一次次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和学生一起解决。练习的过程顺畅高效没有大问题,可以改进的地方就是适当增加塑料棒的长度,教师关注个别学生的练习和进步,尤其是一个较胖的女生,穿着体恤后面写着妞妞两个字的女生和两个较胖的男生,对他们有一些指导但缺少后续的跟进强化反馈,这样会让教师的个别指导更加有效】。
4.助跑连续跳过两个横杆(组合动作)【这个环节的讲解和示范十分清晰明了,一遍后所有学生都进入正常的练习中。一遍一遍的练习有效提高单一动作的质量,让学生在练中巩固单一动作,强化单一动作的学习,巩固提高技术动作的同时发展了体能和合作意识。这个阶段可以继续优化的是练习几次后很多学生因为竿的高度不够而影响到练习质量,这时可以根据整个练习过程和情况适当提高横杆的高度,便于掌握技术动作和提高技术动作;根据现场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情况还可以继续提高组合练习的强度,连续跳过四个横杆就是再进行两两组合,保持目前练习队形不变,两组临近同学和并练习,也许会更好】。
5.分不同高度挑战赛【这个环节的设计十分用心,抓住学生的心,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争强好胜,设计不同高度的皮筋,学生根据自己对自己的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皮筋高度。现场学生表现很好,有一些学生非常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最基础的高度练习,一步步提高自己,由最初的50厘米高度逐步升级到70厘米的高度,当所有同学都通过最低高度后,这个高度就升级到最高高度,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的练习积极性高度爆棚,不断挑战自我,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有趣。这个环节我好像没有看到优秀学生的精彩展示,最后要给当跳高架的几个学生以掌声,为同学服务是值得尊重和表扬的,这是核心素养需要的】。
6.合作放松【两人一根塑料棒合作放松的方式学生很喜欢,效果也不错达到放松的目的和效果。这个环节要是配上一个轻松一点的音乐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针对单元计划和教学设计:这次的设计还停留在以前的版本中,单元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写的还是某某的练习方法,而应该在某某练习方法后面写出具体的内容,就是本节课的单一动作。教学策略其实就是学练三个一;教学设计中的学练标准写的不是学练标准,更像是要求,而学练标准是一下子就可以检测出来的,具体修改我已经在打印稿中进行了修改。
这是一节近乎完美的设计,实践过程也近乎完美,学生配合老师,老师了解学生,让教与学完美融合,充分呈现省纲要理念,落实学练赛一体化学校体育教学新样态。有可以继续优化的点,如上面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