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江体谈评课稿

(2022-03-31 09:02:05)
分类: 培训感悟

三江体谈评课稿

现场的以及线上的老师和专家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体育教师王兴发。

首先感谢市教研员马老师和江北区体育教研员邱老师和他的团队,给我提供这次现场学习的机会。

我点评的是第三节赵陈老师的课,教学内容是《发展灵敏素质练习方法6:敏捷步伐练习+快速反应抢球》。

我将从以下五点谈我听课后的感受:

一、这是一节成功的“体能练习”样板课

我个人是很喜欢找老师的这节“体能练习”课。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相对多了,但学生多出来的时间做什么呢?怎么做呢?我们又如何让体育教学与《省纲要》理念保持一致呢?如何践行“学练赛一致性新时代学校体育新样态”呢?赵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及练习方法,就很好地解答了以上问题。

如:教学内容:敏捷步伐练习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可以在大课间活动及课余活动时间练习,还可以在不同阶段的学生和班级之间进行比赛。再看看这节课的几个数据:平均最高心率174次、平均心率155次、平均练习密度84%。这就是我为什么说这节课是成功的“体能练习”样板课。

二、这是一节体现教师是教学内容开发者和践行者的典型课例

体育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要勇于做课程的开发者,而双减政策的实行,让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有了实践的土壤。如课中“敏捷步伐练习”中的器材设置、多样的练习方法,在教会学生发展“敏捷步伐”的,练习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运动场景有不同的练习形式;可以单独练习、可以组合练习、可以结合球类练习,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还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学会的“敏捷步伐练习”结合自身特长和喜好与田径、足球、体操等不同项目进行组合。这样的教学比简单的教会学生某一项动作更有意义。因此,我们要向找老师学习,学会结合自身特点,开发适合学生活动的学习内容、练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学会开发教学内容也是我们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赵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呈螺旋上升之势

单元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分析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不同环境的运动中表现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学情分析中“在不同的比赛情境中进行素质练习”;这两句话环环相扣,相互解释了在什么样的情境中要做什么?怎么做?而在核心任务的确定中将“迅速改变身体运动轨迹,并通过敏捷圈、绳梯、标注盘以及折返跑,应不同的节奏、方向、速度、距离等的变化,让学生感知运动中的身体状态”这使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到核心任务的确定有理有据,使教学设计更合理,让教学过程呈螺旋上升之势。保证学生学有所练、学有所用。如:灵敏步伐练习+行进间步伐移动拿球到抢球,简单的两个动词,体现出的却是学生不同的能力提升。

四、教师的课堂规范与亲切

1.场地布置新颖规范,给学生的感觉是一看到就想玩、就想练;

2.教师的语言亲切:如学生第一次练完后,赵老师说:“已经很快了,还能不能再快一些”,这时赵老师的语气是轻缓的,学生果然快了起来,这时有的学生已经达到了最快,找老师继续说:“还能再快一些吗?”这时赵老师的语调提高了,给学生以鼓励,学生的练习果然再上一个台阶。

3.个人指导与区域指导及时有效:赵老师看到两名女生的的动作不够标准,走到她们跟前亲切的语调指导学生练习,收到很好的指导效果;

4.教师的点评及时有效:每一次练习结束后都有简短的点评,告诉学生好在哪里接下来如何练习达到什么标准。

五、个人建议与大家商讨

1.语言亲切是很好的,让肢体语言再丰富一些,教师和学生地的身高有差距,可以适当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会更好;

2.场地布置发现器材较多,而日常的一节体育课有这么多的器材不太现实,可否继续优化,适当减少一些器材。如塑料杯的作用简单但可以省略。

3.要让学生发声,一节课中学生几乎没有声音出现,可以在学生练习拿球或抢球时用声音告诉同伴和老师拿到几个球、抢到几个球,一旦学生能喊出来后,练习的心情会更加愉悦,也会适当放松心情,更加集中注意力。

以上几点是本人看课后不成熟几个思考,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