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效、规范---听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方法感悟

(2019-03-21 07:03:27)
分类: 培训感悟
有效、规范
--- 听水平二(四年级)《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方法》感受
     昨天(3月20日),在高新区实验学校聆听了高新区2018年新入职的6位体育教师的课堂研讨课,感触颇深,年轻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比较强,语言的运用不把控比较有效,课堂整体比较规范有实效,他们的课堂和我自己当年这个时候的课堂比一比还是不逊色我们的。本篇博文针对高新区贵驷小学陈老师上的水平二(四年级)《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方法》一课谈谈我自己的观课感受:
    陈老师上的这节篮球课很成功,主要体现在组织简洁实用、方法新颖有效、手段多样高效、语言精练、肢体语言运用得当、基本部分练习密度高,具体课堂呈现如下:
一、组织
      在这节课的组织调动中陈老师做得比较好,简洁实用,没有过多的繁琐程序,直接了当节省很多时间用于学生的练习中。在准备活动的慢跑中增加了后踢腿等一些动作,增加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在学生慢跑过程即将结束时分批每人拿到一个篮球并站在小皮垫后面,练习中需要两人一球时,很快速的两组各自把球放到自己组的球框中,整个过程简单方便,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讲解与要求。【我认为当我们没有很好的、很新颖的拿球、放球的好方法好手段时,最简单、最普通的方式方法就是最好的,陈老师这种做法是比较好的,当然我们如果有好的新方法时一定要运用,而在外出比赛课、评比课这种普通的,缺少新意的方式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多思考了。】
【我的改进完善方法与策略:在慢跑中,课中用了后踢腿等动作的加入是好的,如果我们把篮球运动中的侧滑步、侧移动、跑动中运球的徒手动作或者是双手胸前传接球中的某一个技术动作中的一部分拿出来运用到慢跑中可能效果会更好。注意慢跑热身很实用,不要简单的绕着篮球场跑一到两圈就草草收场,这么小的圈,四年级学生可以多跑几圈,5--6圈都是可以的,跑动中将一些技术动作穿插在期中增加练习兴趣,这里要注意每一个变化动作时都要提前给学生一种提示,让其注意,不要因为变化动作而出现相互碰撞等事情。拿球和放球环节的处理可以以游戏形式进行,创设一个拿球游戏,作为课的一个小环节,放到准备活动中,可以在跑完后、可以在准备活动结束后,根据自己课的设计而定。】
二、方法
      课中陈老师用多样的练习方法组织学生练习,在基本部分中的双手传接球练习中先用原地双手向下拍球并接住球的反复练习,意在让学生感受接球的感受和手型的固定;然后进行传球的示范与展示,让学生清楚双手传接球的完整动作表象,同时提出传球出去后的手型和进球时的动作,然后学生两人一组分别练习,陈老师巡视指导,整个环节清晰简洁明了,学生练习的很投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练习过程过于安静,学生的挑战欲望没有被点燃。当移动传接球环节课堂氛围就热烈起来了,因为有挑战了。
【我的改进与完善方法策略:在教师示范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分组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陈老师在巡视指导是很好的,作为新教师有这种行为和表现很好,我建议既然已经在巡视指导了,还不如教师亲自一组一组的各学生进行传接球的练习,让学生感受一下教师传球的力度和接球的动作,学生分几次练习,每次练习中教师都很几组学生进行练习,这一节课中每一个学生都和老师进行了传接球的练习,老师也能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练习中过于安静是因为练习的动作对学生几乎没有挑战,因为两人之间的距离不够大,导致随意的一传就能传到同伴胸前,如果在练习几次后逐渐增加传球的距离就会增加练习兴趣学生自然啊会热闹起来,兴奋起来。在4人传接球后移动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学生很喜欢,传接球后抱着球移动,如果运球移动会有什么效果呢?肯定兴趣更浓。可以先传接球对方接住球抱球移动练习几次后,增加难度,把抱球移动变成运球移动,还要注意绕过对面移动的同伴,将简单的练习提升为运用层面,让设计更加凸显体育核心素养,让练习更加有效实用。】
三、语言
    陈老师这节课的语言讲解很清晰、比较有激情,每一个环节交代得很清楚,这就保证了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完后应该如何都十分清楚,这样就保证教学上的顺畅、保证了练习时间的有效利用,减少有效时间的浪费,为课堂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讲解中有一些还是可以继续提高和完善的,如示范时要明确学生看示范过程中的某一部分,如看老师的传球后的手型、接球时的身体姿态等,这样的示范会更具效果。肢体语言的运用有一定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的改进与完善的方法与策略:讲解清楚是基础,但讲解的重点、难点要明确告诉学生,也就是语言讲解中要有抑扬顿挫的节奏,重点让学生知晓的要声音有所提高或加长;肢体语言与语言结合运用,尤其在个别指导和纠错中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会更有效果,如在指导个别组的练习中,教师可以把球拿过来和学生一起练习,然后再徒手用肢体语言较夸大的进行几次示范,学生视觉和听觉同时被启动,效果一定会更佳!】
四、练习密度
      一节课是否有效,练习密度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本节课中准备活动部分和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过程的练习密度保持的很好,基本达到50%左右,而接下来的游戏环节也就是体能练习环节的练习密度就大打折扣了,10几分钟每人仅仅练习了两个来回。放松环节的时间也仅仅用了1分31秒。
【我的改进与完善的方法与策略:针对游戏环节的改进,此游戏真的很好,双手拍球到地上的小垫子上(这个动作很好,但接下来就把球放到球框中跑回击掌下一人出发,导致4人练习30多人观看,一组结束3分钟左右一人才练习一次,这样的练习密度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有效时间的大量浪费)。可以这样操作这个游戏:每组第一人用这个动作到第三个小垫子或者是某一种颜色的垫子时第二人开始出发,到终点后运球返回到队伍中,依次进行,保证场地内同时有3到4人甚至更多人在同时练习,3分钟每人至少练习4到5次,这样的练习密度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对发展体能才有帮助和提高。每人练习3或4次可以有一个集中点评,点评练习情况,并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以及练习次数,并明确告诉学生练习几次后如何做,这样就更加有序和安全。】
五、点评
      一节课的各部分之间的有效自然衔接是否顺畅,语言的点评十分重要,某一个环节结束后要进入下一环节了,我们要用语言对上一环节进行点评说明,指出有点==优点与不足,然后承接下一环节的语言引导,让学生清楚明白这一个环节结束了,要做好心理准备,我们要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了。本节课中有一点点评,但还显得比较苍白无力,这一方面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引起重视,多运用才会更熟练。
      这节课教学十分有效、规范,流程清晰简洁,达到教学预设,是一节成功的研讨课。学到了一些好的方法也给听课者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年轻的陈教师具有优秀教师的潜质,好好努力认真学习吧,几年后的你更加优秀!
       以上观点仅仅是观课后的一点点感悟,仅仅代表我自己,不具有代表别人的层次和高度,我的一些建议是否真的有效,反正在我自己的课堂上这样的运用是有效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