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价键的稳定性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2017-01-13 17:19:02)
标签:

化学

科学

理论

教学

思维

分类: 化学与科学
       F2,Cl2,Br2,I2分子中均为σ键,且键长依次增大,但键能并非依次减小,其中氟分子键能比氯溴的要小,和碘的接近。正因为两氟原子离得近且氟周围电子密度大,故两原子间的斥力也较大,故反而键能小。
       两碳原子间的π键比其σ键易脆弱,故易断开活性高,这易解释:因为π键形成时轨道重叠程度不大;而N2、O2、CO中却是π键比其σ键强度大(如O=O键键能远比O-O键能的2倍还大)又如何解释?是否应该这样理解:轨道重叠方式和程度(π键与σ键的本质区分)只是影响键稳定性的众因素之一,此外还有键长(原子核间距)、原子本身结构之差异和周期环境等因素。因此是否可以认为:N2、O2、CO中π键比其σ键强是因为其双键三键键长更短(与单键比)占了主要因素(胜于轨道重叠方式带来的影响)。
       化学键理论本身就有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之分,两者各有千秋却又都不完善,这就是化学理论的现状。要完全弄清微观世界的真相谈何容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