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现象的探究与分析
(2011-12-31 23:00:59)
标签:
学习认知化学进步创新格局眼光风格杂谈 |
分类: 化学与科学 |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现象的探究与分析
[摘要]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因两者的量不同,反应时的最终现象不同。若浓硫酸过量时,主要现象有:铜表面先变黑,形成黑色浊液,随后又变成白色浊液。铜全部反应完后,静置,灰白色物质沉于管底,所得溶液呈淡蓝色,冷却至室温呈无色。反应中还伴有白色烟雾,并有淡黄色物质冷凝在管壁。若铜过量,最终得灰白色固体物质。由此说明铜与浓硫酸共热的反应是很复杂的,且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
铜
有关实验现象分析如下:
- 1.硫酸与铜共热时溶液中先产生黑色物质后变成灰白色物质的原因
浓硫酸与铜共热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铜先被浓硫酸氧化为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这是反应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Cu+H2SO4(浓)-- CuO+SO2↑+H2O
CuO+ H2SO4(浓)-- CuSO4+ H2O
该过程的净化反应可表示为:
同时反应过程中还伴有一些副反应,如生成有CuS﹑Cu2S等黑色物质,随着反应的进行,这些物质又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硫等物质。其副反应有:
5Cu+4H2SO4(浓)--
Cu2S +2H2SO4(浓)- CuSO4+CuS+ SO2↑+ 2H2O
CuS +2H2SO4(浓) --CuSO4+ SO2↑+S+ 2H2O
S +2H2SO4(浓)-- 3 SO2↑+ 2H2O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黑色物质是CuO ﹑Cu2S ﹑CuS等,后来转变为灰白色物质是未溶解于浓硫酸中的CuSO4。
- 2.产生大量白色烟雾及凝聚的淡黄色固体物质慢慢消失的原因
由于反应溶液处于沸腾状态(浓硫酸的沸点温度为338℃),反应中生成的水及一定量的硫酸变成蒸气,因而在试管上方形成了硫酸的酸雾。浓硫酸与铜共热时的副反应中生成的硫在此温度下有一部分变成了硫蒸气从溶液中逸出,硫蒸气先被冷凝成淡黄色固体附着在试管壁上。随着试管内温度的逐渐升高,硫酸蒸气将凝聚的硫氧化为二氧化硫而慢慢消失。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S +2H2SO4(浓)-- 3 SO2↑+ 2H2O
3."实验装置图2"试管中露置铜丝变黑的原因
"实验装置图2"试管中露置铜丝变黑,既不是被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氧化为氧化铜,也不是被挥发的硫酸蒸气氧化为氧化铜。因实验证明氧化铜能溶于浓硫酸或稀硫酸中(酸雾冷凝的硫酸溶液比浓硫酸的浓度小,氧化铜能溶解其中)。是此,该黑色物质是产生的硫蒸气与铜反应生成的硫化亚铜。其反应方程式为:
S(蒸气) +2Cu
--
实验证明该黑色物质既不溶于冷的浓硫酸又不溶于稀硫酸,这正是硫化亚铜的性质(硫化亚铜只能被处在高温状态的浓硫酸氧化)。
4."实验装置图1"中反应完毕后所得溶液颜色放置变浅的原因
Cu2++4H20 --[Cu(H2O)4]2+
(无色)
使溶液呈现蓝色;降温时硫酸分子吸附水分子的能力增强,使上述络合平衡向左移动,溶液变为无色。硫酸的水合作用可用式子表示如下:
H2SO4(aq)+ n H20(l)-- H2SO4·nH20(aq);△H < 0
5.铜过量时浓硫酸全部反应完的原因
有人认为,浓硫酸与过量的铜反应终了时,铜和硫酸(变为稀硫酸)都有剩余。其理由是随反应进行时,由于硫酸的不断消耗和水的不断生成,致使硫酸浓度慢慢减小,当其变成稀硫酸时,铜与稀硫酸不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此反应停止。上述实验表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浓硫酸中含水的量很少,尽管反应过程中有一定量的水生成(生成的水大部分随硫酸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中),但导出的气体中必有一定量的水蒸气随二氧化硫气体逸出了,故浓硫酸并未实质性变稀,是此,只要有铜存在时,其氧化还原反应就可持续进行下去,直至硫酸全部反应完,得到硫酸铜和少量的氧化铜及硫化铜(硫化亚铜)的灰白色固体混合物。放置时可看到,长导气管中冷凝的水还在慢慢向下流动,试管上部内壁的无水硫酸铜与之接触之后发生水合作用,生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晶体。
6.SO2不能使石蕊、甲基橙指示剂褪色的原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