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饮水
(2012-11-13 14:27:38)
标签:
减肥方法健康健康减肥诺特减肥诺特营养 |
分类: 健康饮食 |
每天,人体内的水分均处于动态平衡中。即:体内水分的摄入=体内水分的排出。人体每日依靠饮水和饮食获得水,又通过排尿、出汗、呼气、排便等途径排出水。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每日摄入的水的量和排出的水的量大致相等,为2000~2500毫升。
很多人饮水的唯一原因,是感觉到“口渴”。
口渴,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然而,这个生理反应与机体的水平衡状态并不同步——“渴”的生理反应相对“滞后”。当我们感到口渴的时候,机体的水分早已失去平衡,部分细胞已经处于脱水状态,此时喝水已经是“被动饮水”。久而久之,人体就会长期处于一种潜在的缺水状态,这不利于人体的正常代谢。
定时饮水,即不等“口渴”时就按时饮水,使机体并不出现“渴”的感觉。这不仅有利于机体代谢,同时还可收到“内洗涤”的效果,并由此改善内分泌以及各脏器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因此,我们应定时饮水,变被动饮水为主动饮水,不让自己感觉到“口渴”。
另外,不要在口渴时大量喝水(一次性超过500毫升)。一次性大量水分进入体内,不仅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增加心脏、肾脏负担。
不要在口渴时随便喝两口水“止渴”了事,否则,喝入的水难以被身体有效吸收和利用,于缓解体内缺水状况无济于事。
科学的饮水方式:一次性将整杯水(200毫升)缓慢喝完为止。老年人可将一杯水分为两次(每次100毫升)缓慢饮用,可使身体有效利用。
此外,饮用温度稍高或稍低的水时,可先将水含于口中,稍稍缓一下后慢慢咽下,让口腔及身体内部器官适应水温,之后,再增量饮用。
夜间睡眠,长时间不饮水,加上机体的显性和隐性排汗及尿液的形成等生理性失水,造成机体相对缺水,致使血液浓度增高,血流减慢,造成体内代谢物堆积。
清晨饮水能够很快被排空的胃肠道吸收和利用,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净化血液,增强血管弹性,促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尤其有利于高血压、脑栓塞等疾病的防治。另外,清晨饮水还可以防止由于粪便的淤积而引起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