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中国住房市值高出GDP两倍,分析中国房高还是不高(转载)

(2011-04-09 16:17:24)
标签:

杂谈

              从中国住房市值高出GDP两倍,分析中国房高还是不高

(《中国证券报》2009年9月15日)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农村住宅总市值为15.98万亿元,城市住宅总市值为75.98万亿元,全国住宅总价值约为91.48万亿元,而目前我国的GDP累计值约为31.4万亿元,全国住宅总价值已经超出GDP近2倍。而城市居民需要花掉近22年的工资(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房  
  全国城乡住宅总市值超过中国GDP两倍有多,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也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问题。这首先就说明,我们的房价、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虚高到了极点,几乎可以用“天价”来形容了。
 
  我们知道,美国在“次贷危机”前,全美国房产总市值大约是8万亿美元;2006年房价最高时,美国的全部住房总市值大约是11万亿美元;而美国去年的GDP是14万亿美元,2006年时是13.2万亿美元。
  这就是说,美国的房地产的总市值还不到美国GDP的90%;而我们的房地产总市值却是中国GDP的300%。这也许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们的房价至少要比美国的房价高出三倍有多。
    第二,全国城乡住宅总市值超过中国GDP两倍有多,说明我们的房地产“泡沫”已经越吹越大,到了很危险的地步。
  
  美国耶鲁大学罗伯特·希勒教授被公认为“泡沫学者”,他发明的“非理性繁荣”一词在房地产界十分流行。
  例如,他指出“次贷危机”前,西方世界的一片“非理性繁荣”:爱尔兰都柏林房价自1995年起上涨273%;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房价也涨了一倍;英国房价上涨55%;西班牙房价上涨100%;南非房价上涨24%;中国香港地区房价上涨了50%;美国房价上涨了60%。但很快就爆发了“次贷危机”,西方房价全面走低,“泡沫”于是破灭。
  
  历史经验表明,一旦房价明显脱离两个重要指标——家庭收入和租金,则房价的“泡沫”就要破灭了。我们再来拿美国做对比:2007年美国家庭户净收入为50,233美元,2007年美国共有 116,011,000家庭户,2007年美国GDP为13,776,471,520,383美元,户均GDP118,751美元,家庭户收入占GDP的 42.3%;我们再看中国,2008年中国劳动者总报酬为85,500亿元,全国共有家庭户408,066,667户,每户收入 20,952元,全国GDP为30万亿,户均GDP为73517元(10,732美元),家庭户收入占GDP的28.5%。这就是说,美国在“次贷危机”时,房产总值与家庭收入之比是2.5,而我们房价与收入的比例是7,可见我们的房市“泡沫”有多大。
 
  第三,我们的中国房市,时至今日依然是富人的“竞技场”;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而言,房产还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梦想。1997年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只有137亿元人民币;到2006年底,这个规模已经达到2.2万亿人民币;到2008年底,商业银行的住房按揭总值是3.5万亿元。
 
  这非常有意思:我们的城市住宅总市值为75.98万亿元,可住房按揭却只有3.5万亿元,就是说,95%的房市不是通过银行按揭来购买的。
  今年以来的数据也印证了我的上述推论:今年上半年住房累计销售额2.35万亿元,而商业银行的住房按揭只有5000亿人民币,按揭只占得楼市销售量的21%。这就是说,销售主要是通过现金来实现。这也不同于西方楼市,西方购房一般都是通过银行按揭。

  只是这种让中国工薪阶层“敬而远之”的楼市,除了能烘托出虚假的楼市“繁荣”,并推高地方GDP,对普通老百姓又能有什么事实在在的好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