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答《深圳晚报》中国现代诗30年专版(之三)

(2008-09-19 16:06:53)
分类: 媒体访谈

(之三30年中国诗像三角洲或喇叭口

——回答《深圳晚报》中国现代诗30年专版

深圳晚报:请谈谈30年来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徐敬亚:30年,中国现代诗经过了三次大浪潮。一次比一次开放,放得已收不回。

         1、七、八十年代之交,“朦胧诗”打破了主流文化的一统局面,使中国

            诗出现了为期10多年的、史无前例的数量繁荣;

         2、八十年代中后期,“第三代”诗歌的出现,消解了朦胧诗的英雄主义

            倾向,使诗歌进入了广阔的日常生活领域;

         3、新世纪后,网络诗歌的出现,彻底地冲击了传统诗歌的审查、出版与

            批评模式——冲垮诗歌贵族领地的意义,对于中国古老的专制体系无

            疑是革命性的,但它只具有社会学的意义。网络诗歌最可怕的后果,

            是它使诗歌成为了放任自流的农贸市场。

         形象地说,中国现代诗30年来,它的形状是一个河流的三角洲,或不断向

         外延伸的喇叭口。每向前发展一步,它视野与面积都更加宽阔,宽得没边

         界的时候,它就已经不再是河流,不再是喇叭。除了面积上与数量上的张

         扬之外,在诗歌内部,它的母题与味道都越来越平淡……前些年我在一篇

         文章中说过:“中国现代诗开放、多元的格局已经形成。中国现代诗冲

         淡、无聊的趋势正在加剧。”我说的无聊,不是贬意,是中性,是无厘

         头,是无意义。它那么大,谁敢贬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