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而自由——卧龙纪行

(2014-12-21 01:06:38)
标签:

卧龙

雪豹

生态游

夜巡

水鹿

分类: 大猫日记
小时候就知道,卧龙是大熊猫的家。对这个地方一直很向往,只是对它的认识还是只停留在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这些明星物种上。然而这个邛崃山里的保护区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次趁着到四川出差,和黑鹳一起抽空到卧龙保护区转了一圈。
在成都租了一辆越野车,我们两人就朝着卧龙进发了。由于这次不带任何任务,纯粹的生态自助游,因此心情格外轻松。车过都江堰进入群山,成都平原的雾霾被青藏高原的第一阶抬升所阻碍,空气开始变得洁净起来,从映秀转往卧龙后不久,蓝天白云下阳光直接而强烈,我们打开车窗,让透明清冷的空气彻底沁润我们的肺部。
08年汶川地震的痕迹此时依然随处可见,大自然的洗牌令人触目惊心。看着那些山体上的巨大滑坡,不禁让人怀疑那些喜欢在陡坡上活动的动物诸如斑羚之类在当年究竟遭到了何种灭顶之灾。
不过这些疑问很快就在夜间得到了解答:连续两个夜晚,都成为我们的野外饕餮盛宴。水鹿、鬣羚、斑羚、毛冠鹿、豹猫,这些曾经在中国广袤土地上数量庞大的动物,如今或许只有在四川才能在野外欣赏到它们的野性之美。我们花了一点时间来摸清这些动物的活动规律,然后就是尽情地享受这些自然的馈赠。一头巨大的雄性水鹿傻傻地站在我们车前2、3米处,如此近的距离加上我们的兴奋导致相机几乎无法对焦;而不久后同样的一幕再次发生,健壮的鬣羚伴随着我们的车跑了几十米才找到一处缓坡消失在树丛里——我们激动到甚至无法拍下一张满意的照片。
http://s14/mw690/001woJoAzy6OxGrBP1rad&690
在公路上奔跑的鬣羚
http://s16/mw690/001woJoAzy6OxGrHG113f&690
在河滩上觅食的水鹿

水鹿和斑羚是最常见的动物。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在动物活动接近高峰时,我们在约20公里的道路上(除去一些影响较大的村庄,有效夜巡道路约有12-15公里)大约能数到6-8只水鹿,其中约一半是雌鹿带仔;而斑羚主要出现在坡度陡而连续、树少草多的区域,当环境满足条件时,斑羚的密度约300-500米便可见到一只。毛冠鹿相对少见,和鬣羚一样,我们都只看到了一次,当然还有一些藏在树丛里未能识别的亮眼睛也可能是这些家伙。
http://s13/mw690/001woJoAzy6OxGrF3k04c&690
毛冠鹿,遇见率并不高。在唐家河、老河沟它会更常见一些
http://s14/mw690/001woJoAzy6OxGrsX7v8d&690
斑羚总是活动在陡坡上
http://s10/mw690/001woJoAzy6OxGrxGc139&690
这只小豹猫并不太怕人,它的妈妈就在不远处

白天,我们徒步走进一条山沟,试图去寻找传说中很多的羚牛。大山为我们带来了另一个惊喜:当我们与一个路过的藏民攀谈几句、他离开之后,赫然发现不远处的树上正趴着一只小熊猫。它那胖乎乎的身体在树枝上灵巧地活动,正在沙棘丛里大快朵颐,我们刚才的聊天丝毫没有惊扰到它,直到它发现我们已经发现了它……迟疑了一会儿,它决定逃跑。
我们看着小熊猫急匆匆地爬下树,走了几步,又疑惑地回头看着我们;然后它爬上了另一棵树,在树叶后面探出小胖脸来偷看我们——但是这样好像还是不安全,于是它再次下树,兜了个圈子,却在我们前面不远处跑过小路。我们目送它迈动着四条小短腿跑过溪流上的倒木,消失在沟对面的树丛里,同时也整理了一下我们激动不已的心情。

跟随着小熊猫的脚步,我们在山沟里信步林间。这个大山派来的小精灵带着我们看到了山脉最原始真实的景象:山坡上密集的兽道沿坡而下,告诉我们在夜间会有多少有蹄类循坡而下在河床里觅食漫步;拦在小路上的树干上堆积着一层薄雪,雪面上那些清晰的足迹则向我们展示出小熊猫和豹猫是如何在这里巡游。虽然我们并没有找到羚牛,但就这样被布满青苔的高大树木包围、呼吸着没有丝毫杂质的清新空气、听着湍急的溪水撞击着岩石与冰块的,我们并不会感到丝毫的无聊与枯燥。
直至尽兴,我们驱车而归,却在沿途的山坡上看到一个白色的身影,那是一头羚牛。它悠闲地在山坡上吃草,丝毫不理会山下省道上的车来车往。我们静静地看着它,心生疑惑:这真的是在中国内地吗?——或许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以至于这种千百万年来大自然中每日不断重复的场景竟让人感到如此的不真实。
我们没有时间再去寻找那些美丽的虹雉、血雉、马鸡,我们只有一点时间去领略那雪山、云海。高山兀鹫和胡兀鹫悠然地盘旋于雪山之上蓝天之间,似乎在告诉我们:它们生而自由。


http://s1/mw690/001woJoAzy6OxGrAQ4U90&690
早上约10点,胡兀鹫乘着山间的上升气流开始扶摇直上
http://s15/mw690/001woJoAzy6OxGrKGcuee&690
《中国野鸟手册》第一鸟:雪鹑

http://s9/mw690/001woJoAzy6OxGrnpzyf8&690
斑羚,休息之后便开始吃草

后记: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也是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横跨卧龙、耿达两乡,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约7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然而,大熊猫过于出名,以至于掩盖了一个真实的卧龙。这里是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抬升的过渡段,海拔最低处1000米左右,西北端的四姑娘山则到达6000米的雪线之上。巨大的海拔落差造就了这里复杂的植被构成,从最低处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到高处的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裸岩带,动物们随着植被的分布而形成分化。大约以3500米为界,大熊猫、金丝猴、猕猴、毛冠鹿、豹猫、小熊猫、水鹿、斑羚等动物主要活动于下方森林里,而在这之上,岩羊、白臀鹿、雪豹、狼、旱獭等高海拔物种则一直分布到雪线。这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完整度较高的地方,其丰富度在中国而言也属难得。
然而卧龙生物群落的神秘面纱至今仍未被揭开。杨健站长告诉我们,卧龙超过5000米的山峰有101座。在这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里和雪山上,究竟有多少物种?它们是如何生活?豹、豺、金猫,这些过去存在的物种如今是否仍然安好?我们短短三天的行程仅如管中窥豹,却让我们领略了卧龙的巨大魅力。

衷心感谢保护区的杨健站长,还有程跃鸿、唐卓兄弟的热情款待,我很羡慕你们!

图片:卧龙不同海拔的生境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狐狸的小故事
后一篇:豹的华北山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