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四面山——失落之地?

标签:
动物保护重庆四面山鼯鼠两爬华南虎 |
分类: 大猫日记 |
http://s10/mw690/001woJoAzy6KPFJm0ad39&690
毛冠鹿,凭借对山地良好的适应性成了目前山里的优势物种
提到华南虎有个地方不得不说,就是川黔渝三省交界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那片森林。初次接触那个地方应该是看了冉景丞的贵州猫科动物调查报告,报告中着重介绍了那片略带神秘感的森林,华南虎、豹、云豹、金猫、豹猫5种猫科动物共同生活的地方。很多资料也提及那里是中国最可能残留有华南虎的地方,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2013年得益于重庆观鸟会和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的合作,我开始有机会进入这片向往已久的森林一探究竟,这片森林在重庆境内有个名字叫四面山,面积大致能占到整个区域的三分之一,一年的时间下来我们的足迹也涵盖了山里大多数区域,随着了解的深入人的认识也在改变,当初心目中的伊甸园却演变成野生动物最后争扎求存的孤岛。
http://s14/mw690/001woJoAzy6KPFJqJJ33d&690
曾经由于三省边区和山势陡绝让这里的森林得以保留,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三省市分治的行政区划却变得更像一个魔咒,川黔渝三家从3个不同的方向侵蚀,谁都不愿意做开发的输家。表面上看这片森林都是自然保护区,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在自然保护区的外衣之下存在着许多林场和景区,但凡稍微平缓一点的山谷几乎都被人占据,动物只能退居到更陡的山上去;而这里的山又多为一些体量不大的小陡山,这就使得动物实际可利用的生境面积更加狭小。我们一年下来的监测结果也显示这里的动物种类密度都极低,只有一些能够适应这种陡峭山地的物种能残存下来,连野猪这样强悍的物种在这里都踪迹难觅。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让这片森林的兽类组成显得单调,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支撑起一个拥有虎豹等大中型食肉动物的生态系统的,红外相机的实际监测结果和我们的走访信息也印证这一说法,就连小型的豹猫在这里也极为少见。
http://s1/mw690/001woJoAzy6KPFJxAk0d0&690
艰难求生的林麝,分布密度已经很低
http://s2/mw690/001woJoAzy6KPFJACit61&690
中华豪猪,而另外一种掃尾豪猪似乎已经消失
http://s9/mw690/001woJoAzy6KPFJERZKf8&690
http://s15/mw690/001woJoAzy6KPFJIaZg0e&690
红腹角雉(上)和白鹇(下)
此地的遭遇似乎能很好的反应眼下中国山林所面临的现状。从GE上看,几乎可以说这是整个南方最大的连片森林,然而周边的区域几乎被各种村镇和公路所完全阻隔,让这里变成一个孤岛;旅游开发又不断地蚕食着这个孤岛,这样就形成了孤岛中的孤岛,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正在愈演愈烈。面对这样的处境除了会飞的鸟类和对栖地面积要求相对较低的两爬或许还能撑过去,绝大多数兽类都会最终走向消亡。
曾几何时我也幻想在华南的某处还藏着老虎,但随着在野外行走得越来越多我才意识到在中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失落之地,在发展的洪流面前所有地方都是一样。当人们还在议论哪里还藏着华南虎的时候,豹子和云豹却正在从他们口中还藏着老虎的地方悄悄地消失。
常和朋友讨论自然保护在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也看到很多人在为此努力探寻,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却在无耐的叹息又一个好地方完蛋了。老虎或许已经远去,但林子里依然还有很多顽强的家伙生存着,它们的存在需要更多人的关注,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做的。
http://s9/mw690/001woJoAzy6KPFJLM4oc8&690
http://s2/mw690/001woJoAzy6KPFJQ6WZ31&690
在一些陡峭的地方森林很完好的保存着,猕猴和复齿鼯鼠能很好的适应这种生活
http://s4/mw690/001woJoAzy6KPFK87yXd3&690
黄腹鼬,为数不多幸存的食肉动物
http://s3/mw690/001woJoAzy6KPFKcFea32&690
http://s14/mw690/001woJoAzy6KPFKh2qN7d&690
黄脚渔鸮(上)和长尾鹩鹛(下),飞翔的本领让鸟相比其他物种更适应破碎的环境
http://s6/mw690/001woJoAzy6KPFKlkXPa5&690
http://s4/mw690/001woJoAzy6KPFKovNp33&690
大眼斜鳞蛇(上)和峨眉角蟾(下),两爬类对栖地面积的要求相对较小希望它们未来美好一些
本文作者:重庆飞猫 摄影:重庆飞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