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tigers

标签:
华南虎生境质量猫科动物保护杂谈 |
分类: 大猫日记 |
这些天看到网上在谈论南非的华南虎,话题不外乎是否该回来怎么回来之类。我对这事儿完全不了解,所以也插不上嘴,当然还是希望老虎能回中国来。
不过看着这些讨论,不禁想从另外一些角度来看看华南虎的问题,纯瞎聊。
今年猫盟在江西跑了两次,都是和当地的林业部门或保护区联合进行一些生物多样性调查。虽然调查不是针对老虎,但在江西,老虎的故事一点也不缺。由于我们做调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搜集和统计民间信息,因此这些故事向我们逐渐展示出当年华南虎的一些生活景象片段。这里面我觉得主要可以拿出来絮叨絮叨的,就是老虎的生境。
我们经常听村民们说起这样的场景:那时候我们去种田,都得先敲锣,把老虎吓跑才敢去。这个场景里包含了很多信息:首先,山里的村庄通常都是在大山沟里的平坦区域,依河而建;而农田就在村庄周围,向山上延展,所谓开荒就是从山间河谷的平地开始逐渐向山上开挖的过程。在没有人的时候,这种山间河谷就是那种布满高草(江西这边芭茅为主)、靠近山边有大树森林的植被特征。
http://s13/mw690/532406c8gx6BW7T5FP66c&690tigers" TITLE="about tigers" />
我们的调查通常从民间调查开始,各种真的假的眼见的听说的信息便纷至沓来,
而在江西,老虎的故事从来都不缺乏。
我们的调查通常从民间调查开始,各种真的假的眼见的听说的信息便纷至沓来,
而在江西,老虎的故事从来都不缺乏。
老虎就生活在这些地方。村民需要敲锣打鼓把它们赶开,说故事的人实际上想传达这么一个信息:当年老虎好多。言下之意是:村子边上都有老虎,所以山里面肯定更多。
但实际上老虎是大猫却并不爱大山。老虎的体重使得其并不像小型猫科那样善于爬山,山越陡峭险峻,老虎就会越少。经常有网友拿不丹的老虎来说事,认为老虎能出现在海拔4、5000米的高山上,因此能够适应高山环境,但要注意即便是在不丹,老虎也主要生活在南部低地地区,上高山只是老虎适应能力的一种体现,它们会在巡视领地或往外扩散时越过那些地理上的障碍,但即便是边境线上那些峰顶海拔6000-7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有一些5000米左右的山口,老虎也并不会越界过来,因为北边的地势太高,那是雪豹的王国,不属于老虎。
在江西也一样,事实上我们的队员经过走访后,发现有经验的老猎户们都在传达着同一条信息:那些山脉里最高的山上,从来就没有老虎,无论是目击还是捕获记录,都主要集中于低山丘陵地带。同时,当不少当地人仍猜测深山中尚有虎残存的时候,一个老猎人却认为希望不大,原因很简单,过去老虎呆的那些地方,如今都早已被人为改变了。
如何改变的呢?主要是两点:一,曾经爆发的山区人口密度;二,林业开采。矮山丘陵地带的致命问题就是:没有巨大山体作为屏障,人进去相对容易。这就意味着:开荒容易、定居容易、砍树也很容易。江西农村的人口密度一度很大,这从我们看到的大量荒废的村庄即可看出。其实我真的很佩服这些地方的山民,在这些我们开着四驱越野车才能勉强到达的山谷里,如此的闭塞、交通不便、生产效率低下,他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如今这些地方已逐渐人去楼空,很多村庄已经彻底荒废,有些尚有人居住的也仅剩2、3户人家,一些老弱病残盘桓于此。
然而曾经的繁华能从弃房间的那些石板路和路旁的深井窥知一二。随便推开一扇门,走进去印入眼帘的除了一些残破的家具外,还有一地的废弃兽夹和兽套。这就是过去山民的生活方式:靠山吃山。但却无法富裕,于是离开。影响已经造成,无论是食肉类还是有蹄类,种群规模都已经受到根本性影响。除了农田开发造成栖息地受到影响外,传统的狩猎在出现了兽夹和钢丝套这两种简单却有效的武器之后就变得非常低成本和低门槛,这对动物而言是场灾难;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南方对野味的需求市场激增,商业的狩猎行为一度非常猖獗,这与当地村民打几只野兔麂子打打牙祭、赚几个小钱有本质的不同,因为这种狩猎的数量没有上限,职业猎人也就因此没有了下限。
比打猎对野生动物影响更大的是林业资源的开发。这种把山整个剃光头式的砍树真让我目瞪口呆,深感自己见识太少。绝大多数原始森林都早已消失殆尽,只在一些保护区里残留着可怜的一些大树森林。如今我只能站在村口,看着那些保留下来的风水树。这些大树保持着数百年来应有的样子,于是我开始想象山上那曾经的森林——老虎曾经漫步在这些森林里,还有成群的水鹿。
http://s7/mw690/532406c8gx6BW7RrB3w06&690tigers" TITLE="about tigers" />
村口残存的大树向我们讲述过去森林的样子
村口残存的大树向我们讲述过去森林的样子
http://s1/mw690/532406c8gx6BW7RxeUw50&690tigers" TITLE="about tigers" />
砍伐过的山坡十分丑陋狰狞,而山坡下那未被砍倒的树则如此生机勃勃
砍伐过的山坡十分丑陋狰狞,而山坡下那未被砍倒的树则如此生机勃勃
当原始森林消失、山间平地变成农田、有蹄类动物大面积消亡,老虎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江西老虎的信息已非常罕见,最后的难以确认的虎讯基本终止于本世纪初的那几年。虽然现在很难说是否还有一些虎个体残存,但总体来说,已无华南虎种群的适宜生境。
造成这种结局并不能把责任归结于某个部门或者某些人身上。林业砍木头(我已经习惯了当地人把树叫做木头——对他们来说树只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计算单位是立方米,而不是棵)只是在完成他们的工作,普遍存在的狩猎也只是山民们为了改善其贫穷的生活而作出的努力——只能说在某个时代,我们对待自然的观念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也尚未被彻底扭转。
一叶知秋,江西如此,华南基本都差不多。
http://s14/mw690/532406c8gx6BW7RCDVPdd&690tigers" TITLE="about tigers" />
这里曾是宜黄县虎踪最频繁的地方,这平缓而又被群山环抱的谷地
曾是老虎最爱的家园,而如今你能看到的只有村庄和农田
这里曾是宜黄县虎踪最频繁的地方,这平缓而又被群山环抱的谷地
曾是老虎最爱的家园,而如今你能看到的只有村庄和农田
回到华南虎上来,这个亚种的老虎若想回到其原始的栖息地,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合适的栖息地。合适的栖息地首先意味着足够大的林地面积——虽然关于华南虎的领地面积尚无研究数据,但考虑到华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可预期的猎物密度,可以预计华南虎的领地面积也许不如东北虎那么大,但也不会像印度一些地区的老虎那么小。100平方公里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单只雄虎的领地面积,要想支撑一个可满足健康繁衍的种群,1000平方公里的高质量生境面积可能是底限。这个数字看上去似乎挺大,但其实也没多大。北京五环内的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也就是比五环内稍微大一点的范围而已。但如今在中国内地很难找到一个保护区能满足如此条件,甚至几个保护区连起来也不够。
用于维护生态质量的公益林面积都不大,而这些国有公益林外面可能就是集体林,这些树随时有可能被砍掉。这种境况可能对于豹这样不大挑食、领地面积较小的中型猫科而言尚能勉强适应,但对老虎,则无处容身。
当然这么算过于简单,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虎的生境问题。满足老虎生存有两大必要条件:猎物多、人为干扰小。
猎物的问题,对华南虎而言主要是鹿。一个认识误区是:老虎的主要食物是野猪。野猪是很重要,但没有鹿重要。我们略加注意就会发现凡是盛产老虎的地方,中大型鹿都不会少。在印度,白斑鹿、水鹿是老虎的主食;而在俄罗斯,梅花鹿、马鹿以及狍子则伴随在老虎左右。江西过去水鹿非常多,梅花鹿也不少,这是江西多虎的重要因素。当然,老虎也可以吃野猪、鬣羚、黄麂乃至别的猎物,但鹿是最重要的。现在江西的鹿已经很少,水鹿虽然在江西分布广泛但哪里都不多见,我们只在很少的地方看到了水鹿啃食拟赤杨树皮的痕迹;而江西的梅花鹿则只在桃红岭保护区尚有确切分布了。除此之外,潜在猎物还包括鬣羚、野猪等,但鬣羚较偏好在陡峭的山上活动,相比之下成群结队活动的野猪更加适合老虎。
http://s5/mw690/532406c8gx6BW7S5Afqa4&690tigers" TITLE="about tigers" />
当豹、云豹、金猫甚至可以靠兔子充饥而苟延残喘的时候,老虎却因为缺乏大型猎物而悄悄地消失
当豹、云豹、金猫甚至可以靠兔子充饥而苟延残喘的时候,老虎却因为缺乏大型猎物而悄悄地消失
人为干扰的因素就比较复杂。打猎只是其中一方面,道路建设、林业开采、矿产开发、水电建设、旅游开发……这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是个无解的难题。目前的情况就是:保护区被重重包围,逐步蚕食,除了核心区和缓冲区那点有限的山林外,基本都难逃各种被开发的命运。因此孤岛化早已不是一个趋势,而是既成事实。小动物还能支撑,大动物种群,尤其是偏向于平缓地形的大动物,则很难恢复曾经的种群规模甚至逐步消亡。人为因素导致的栖息地碎片化和面积缩小,很可能是华南虎消失的最根本原因。当然栖息地质量降低和狩猎是一对相辅相成的致危因素,当栖息地变小,盗猎的影响就会迅速增大。对于本来数量就不多的猫科动物而言,现在是打一个少一个,种群本来就已经很可怜地残存,所剩无几的那些个体很容易就会被打光,例如现在可能还在华南存在的豹、云豹、金猫,它们现在面临的最致命威胁,依旧是盗猎。
http://s12/mw690/532406c8gx6BW7SEgUr2b&690tigers" TITLE="about tigers" />
我们调查途中遇到一个被捕猎的猪獾,于是和林业局的同志一起将其拿下放生
——这些没有保护级别的动物往往被忽略,执法也十分困难,但它们却是食物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猎物没了,大猫也将无从度日
我们调查途中遇到一个被捕猎的猪獾,于是和林业局的同志一起将其拿下放生
——这些没有保护级别的动物往往被忽略,执法也十分困难,但它们却是食物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猎物没了,大猫也将无从度日
话说回来,华南虎要回归,貌似和印度那种把老虎放进过去有虎但现在没有的国家公园有很大区别。首先,那种恢复性放归的老虎个体就是野生老虎,具备所有野生老虎该掌握的技能;其次,栖息地生境质量也没问题,吃的够多,只是盗猎也需要控制一下。而在中国就不具备这么好的条件,首先老虎尚不具备良好的野外生存能力,这就更加要求栖息地里面猎物够多,好降低它的捕猎难度;但中国基本找不到这样的地方,至少在华南找不到。
http://s9/mw690/532406c8gx6BW7RW8fm78&690tigers" TITLE="about tigers" />
何为生境?并不是有山有树就能养活动物。很多树种单一的次生林,其价值仅在于若干年后被再次砍伐
何为生境?并不是有山有树就能养活动物。很多树种单一的次生林,其价值仅在于若干年后被再次砍伐
http://s12/mw690/532406c8gx6BW7ROfyP8b&690tigers" TITLE="about tigers" />
南方丰沛的雨水和温暖的气候使得植物生长迅速——相比北方,这是恢复栖息地的一个优势所在
南方丰沛的雨水和温暖的气候使得植物生长迅速——相比北方,这是恢复栖息地的一个优势所在
所以在中国野放华南虎,我个人觉得必然会是一条全新的套路。老虎的野化训练和栖息地生境恢复必须同等对待同期开始,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前者,因为没有栖息地的保证,老虎永远只能是半人工散养状态,不可能真正形成野生种群。
事实上我倒是觉得捕猎啊建立领地啊这些生态学意义上的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融化在老虎的血液里的;作为进化最成功的掠食者,老虎的捕猎技能和适应能力不容低估,野化训练不会是个大问题。
反倒是适宜的栖息地是个相对麻烦的问题。好在南方有几点好:一是植被恢复快,二是现在城镇化正在清空山里的原住民。虽然原始森林不再,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还是很可观的。水鹿对次生林适应的很好,在井冈山,一些山民说这几年管得严,水鹿的数量明显在变多。鹿能变多,老虎的生存就有希望,真有心做的话,大型有蹄类的种群恢复不是件难事,至少国内养殖的梅花鹿并不少。
山里居民搬出山去至少带来了两个好处:我们看到过去的大片农田如今已经荒废,大自然正在迅速地将这些人类的痕迹抹去,山间平地正在恢复其原始的样子;而人去楼空也向我们传达着一个信息:那满地的夹子如今已经不再被使用了。总之最坏的那个时期已经过去,现在充满了契机,问题在于有没有人愿意去做正确的事情。
http://s7/mw690/532406c8gx6BW7Sy42G26&690tigers" TITLE="about tigers" />
我们进入那些最深的山,当车无法前进,便用双腿。遗憾的是,如今几乎已无真正的难以企及的深山
我们进入那些最深的山,当车无法前进,便用双腿。遗憾的是,如今几乎已无真正的难以企及的深山
难度可能在于一些行政上的协调,这涉及到不同保护区乃至不同的县、市乃至省级的职能分配,老虎不会懂这些人为的地理界线,它们只是需要够大的地方。此话题不展开,无论如何,希望在有资源有能力对待和处理华南虎的机构、机关或个人能够以一个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虎啸重归山林,这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成果体现,并非GDP可以衡量。脱俗一点的看,若能成功放虎归山,无论以后社会如何发展,历史也将会毫无保留地正面评价此事。
http://s1/mw690/532406c8gx6BW7S1Ykw60&690tigers" TITLE="about tigers" />
2013年5月20日,一只豹走过我们的相机。
豹将重蹈华南虎的覆辙?还是华南虎终将向华北豹那样获得一次新生的机会?
2013年5月20日,一只豹走过我们的相机。
豹将重蹈华南虎的覆辙?还是华南虎终将向华北豹那样获得一次新生的机会?
前两天我们带着嘉道理中国保育的弟兄们(还有个小妹妹)一起去小五台,感受一下豹走过的那些山林和兽道。如今有豹活动的那个区域也已经被小五台山保护区彻底封禁,不许任何未经允许的人为活动,只为让豹在里面生活的更好一些,打扰少一些,我们将一起为这些华北大猫做点什么。嘉道理的陈博士在说起他们在海南鹦哥岭做保护工作时的故事,说一开始去的时候山里连野猪的痕迹都没有,保护了几年后,野猪就很常见了。这就是行动的力量,很多事情只要去做,就有希望。
http://s9/mw690/532406c8gx6BW7WZzEA38&690tigers" TITLE="about tigers" />
嘉道理与猫盟,小五台。喜欢自然的人好像在山里都差不多……
嘉道理与猫盟,小五台。喜欢自然的人好像在山里都差不多……
http://s9/mw690/532406c8gx6BW7SM7SE58&690tigers" TITLE="about tigers" />
宜黄林业局、央视7、猫盟……我们在一起,共同探索这片绿色家园,然后去守护她
宜黄林业局、央视7、猫盟……我们在一起,共同探索这片绿色家园,然后去守护她